作者︱柯毅文(埔里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
台灣教會如何像五旬節一樣,用可以觸動人心、大家能懂、能有共鳴的本地語言來談論福音,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近百年來台灣教會注重聖靈工作的,其中有五旬節運動,主旨在聖靈的洗和說方言;有靈恩運動,強調聖靈的恩賜、神醫、內在醫治和敬拜讚美;有新靈恩運動,強調神蹟奇事、使徒和先知職分。部分信徒用靈恩運動來統稱這三種不同時期興起的運動,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三種運動雖有其同質性,但是卻沒有直接關連,是為不同的神學思潮和信仰實踐。本文無意討論其中的信仰內涵或彼此差異,在此論及的是共通關心點,也就是聖靈以及教會。
聖靈是奧祕
教會歷史上談論三一上帝時,聖靈談得相對不多,說來也是理應如此,靈的出現常是隱微的,不容易具體的講。如同上帝,聖靈是個奧祕,無法完全理解;也和信、望、愛一樣,人無法確知和掌控,雖然如此,卻又不是完全不可知,因為奧祕在人心中會有共鳴。《聖經》傳統常用風來比擬聖靈:創造天地時,上帝的靈(上帝發出的風)運行在水面上;創造人時,生命的風吹進亞當的鼻孔,使亞當成為有靈的活人;上帝從旋風中向約伯說話;五旬節時聖靈像大風般降下,信徒此後有了新的生命。
聖靈和俗世成功
重視聖靈的教會理應不是成功神學的遵行者,不會用世俗標準來衡量世上或天上的事,不會以信徒數目或教會興盛與否來認定聖靈工作的證據。教會能夠照顧一百個人的靈命固然重要,但如果只能夠照顧一個人,也是同樣重要。生命無價,無價之間是無法做比較的。
聖靈和神蹟奇事
尋求聖靈的教會不致於強調具體的聖靈恩賜和神蹟奇事。《聖經》和教會傳統告訴我們,要有預備的心,有時上帝沉默不語,有時上帝的恩賜無法理解。德雷莎修女發現上帝臨在的喜悅只停留一段時間,不時會「黑暗再度包圍」,而她常有「無法理解這黑暗」的時候。出埃及記提到摩西拒絕上帝新的應許(出32:9-10),一位作者如此評論:「摩西重視天主,甚於祂的恩賜;重視許諾的天主,甚於天主的許諾。」聖靈果實如同生命一般的自然開花結果,是生命的奧祕,不是依人的意願生長,而信徒會有牛羊不興旺、無花果樹不結果的時候,縱是如此,我們仍然要能夠說:上帝就是上帝!
聖靈和五旬節經驗
台灣教會的聖靈運動,筆者最盼望的是,聖靈能帶領信徒體會有如五旬節經驗,聽見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用「本地的語言述說上帝偉大的作為」!台灣社會很難得有活躍的儒釋道等不同文化傳統,帶來不同語言的豐富,以不同方式來述說終極關懷。這些不同觀看世界的方式可以加深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曾有一位親近新儒家的朋友很惋惜地向筆者表示,儒家和基督教在肯定生命一事上,有很深相通之處,無法真正對談是個很大的遺憾。距離利馬竇來華已經過了四百多年,台灣教會如何用可以觸動人心、大家能懂、能有共鳴的本地語言來談論福音,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聖靈的記號
聖靈運動是一種神學改革運動,經由對《聖經》和教會生活不同的體驗,在新的社會情境下,用不同方式和不同語言來宣揚福音。台灣的聖靈運動有許多美好果實,但不容否認的是,有些信徒仍有疑慮,憂心運動的某些觀點是否偏離了福音。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有信心也可以放心的說,這其中可能有些觀點不是全部的真理,但是福音不會喪失。
上帝不會讓福音消失,對這近百年來五旬節運動、靈恩運動、新靈恩運動等等,我們的了解也是如此。不是我們在這一個島嶼上的這一個世代,對福音有什麼新看法、新經驗,或會犯什麼新的錯誤;重要的是說,上帝是信實的,我們可以勇敢去探索上帝的奧祕,而上帝會保守祂的福音。
原文來自:第113期(2009/8)聖神佇咱中間(17-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