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手環上的信仰

· 大專世界

作者︱曾偉宗 (台南大專中心研究生小組.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發行於 2009/2/10

隨時隨地用”What Would Jesus Do”這樣的想法去學習很棒,但不該因此就把自己神格化,彷彿自己所作所為都完美無缺。

broken image

有時候,我會覺得教會就像是一個收容所,裡面除了收留身體受傷的人,更多的是受了心靈傷害的人。許多人,就像畢士大池旁的病人,渴望那轉瞬間的漣漪,縱身躍入,得到救贖。

沒有人喜歡苦難,但苦難似乎總是圍繞著我們,所以我們得學習如何面對。我喜歡學著接受,並從裡頭去思想上帝要帶給我的啟示與練習,在當時或許難熬,每當事後思想起,恩典與榮美總是在我心頭暖著。可是當我把這樣的經歷分享給朋友時,我親愛的朋友卻告訴我,是我的心不夠虔敬,才會遭受到苦難,他認為心想就會事成,禱告如果不夠懇切,上帝不會聽的,並且要禱告到實現為止才可以。分享結束之後回到家,不知怎麼地,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感覺內心的惡魔在與天使交戰,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是我的信仰核心錯了嗎?才導致我無法接受朋友的信仰認知,還是我在神那裡沒有份?才會遭受到這麼多的挑戰?

P.U.S.H.

睡前反覆的思索著,瞥見手上的PUSH手鍊,不禁自問,到底什麼是PUSH (Pray Until Something Happen)?是禱告直到我的願望達成為止?還是禱告直到某些事成就(不一定是自己所願,但從中可以體會上帝轉個彎的愛)?

有求必應似乎是我們很渴望擁有的救贖,身為一個基督徒學生,不可否認的,有無數個熬夜夜晚,多麼企盼上帝會給我一個好成績,甚至是根本沒讀書,還禱告希望上帝讓我取得好成績。正向的禱告,不外乎希望上帝讓我有健康的身心,讓我的家人平安,讓我今天晚上有個好眠……,這些似乎都是我們每天跟神祈求的內容,但是我們不該因為自詡為上帝的兒女而對神予取予求吧?這樣反倒我們成了上帝的主子,想到什麼就求什麼,而且是單一面向的祈求,非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上帝也要非常精準的給予,才貴為我們所稱頌的全能的神,信仰不該如此的,不是嗎?我們必須懇切的禱告,這是身為基督徒最開心也最棒的一個部分,至於成就,我們就該交給上帝,上帝必定會聽我們的禱告,只是由他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領受,如果我們只接受單一結果的神蹟,那未免也太狹隘,也失去了學習聆聽的智慧。

W.W.J.D.

主日學的教導中,有很重要的一部份是要我們學習基督的樣式,但是我們永遠都學習不完,永遠都有自己的軟弱與背叛,有時候其實還滿羨慕我的好朋友,因為他能夠單純的相信,相信只要禱告就能夠成就一切,人人都是基督,都是完美無缺的。只是,這樣的單純想望是對的嗎?先不論原罪這樣深奧的議題,光是人人都是基督這一點就有褻慢神的嫌疑,我們要學著像祂,但我們不可能是祂,隨時隨地用”What Would Jesus Do”這樣的想法去學習很棒,但不該因此就把自己神格化,彷彿自己所作所為都完美無缺。當有這樣的想法出現時,這已經成為致命的缺點。從朋友那裡得來的例子就是如此,渴望一個沒有失敗只有成功的人生,很迷人吧!可是相對的,卻與神漸行漸遠。耶穌也有軟弱的時候,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只求照你的旨意行,我們應該學習耶穌順從的美意,而不是求神照著我們的心意去給予。

當我們過得安逸時,要時常思想並感謝上帝的恩典;當我們遇見試探時,要站穩腳步,仔細聆聽神所帶來的啟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與神親近,但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是靜候與等待。

訂閱
上一篇
十八歲的邂逅
下一篇
用愛經營「生、老、病、死」——基督徒的理財觀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