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人性化」的基督教?

· 大專世界
作者︱吳得力 (台南大專中心研究生小組.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科技傳播碩士生)
作者︱吳明漢 (台南大專中心研究生小組.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科技傳播碩士生)
發行於 2008/12/10
broken image

幾年前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受洗的姊妹帶著教會的傳道人去探望家裡生病的父親,姊妹的父親尚未信主,傳道人於是藉著探訪的機會向他傳福音。姊妹的父親聽完後對傳道人說:「如果你說的上帝真的是全能的話,只要上帝能醫好我的病,我就相信你們的上帝!」。

上帝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這樣的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總是以「上帝的神蹟與人的信心」為主軸。

「醫治身體的病痛」一直是各種宗教裡相當重要的主題,現今的教會常將這種類似的故事稱之為「見證」。在某次禮拜之後,有位執事在講台上介紹一本精美的小冊子,並且極力推崇這本小冊子是傳福音的利器,執事一邊介紹小冊子的神奇功效,也一邊以「見證」故事佐證其效果。小冊子把福音定義為「上帝為我們做的事」,而耶穌的十字架將為我們帶來極豐盛的祝福,我認真翻閱這本冊子,發現「病得醫治」是裡面提到極豐盛祝福裡的第一項。

為此,我感到非常困惑,因為這些所謂的「信仰行動」背後隱涉眾多的價值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帝的全能必須以某種被指定的神蹟奇事來證明祂自己的全能,這些被指定的神蹟奇事通常都是解決人們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因此,上帝神蹟的舞台便著力在「解決」人類的痛苦。這樣「人性化」的信仰果真是基督教的本質嗎?

當人企圖要求上帝「解決」他面對的痛苦時,痛苦對他而言便沒有任何意義存在;而基督信仰若只停留於「信心的建立在於上帝解決人的痛苦」,如此便與其它傳統信仰相去不遠。我們相信全能的上帝能夠醫治人的病痛、賞賜給人豐盛的祝福,但那絕對不能成為信仰行動的動機或目的。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是讓人的眼光從暫時轉移到永恆;從必朽壞的轉移到不能朽壞的;從肉體的需求轉移到靈魂的需求,當基督徒面對人生的痛苦時,必須要在認識上帝的話語中得到「解釋」,在遵行上帝的話語裡得到「釋放」。當我們以幾近「媚俗」的方法來傳揚基督信仰時,我們是否刻意避談「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加拉太書5:11,和合本翻譯),甚至藉著對十字架的「誤解」向上帝索取各種福氣?

定睛在上帝的國度

福音確實可以定義為「上帝為我們做的事」,但這句話的重心在「上帝」而不在「我們」。傳福音也不是告訴其他未信的人,若別的神沒有效果,可以試試上帝!我們必須認識醫治人的上帝,也必須認識不醫治人的上帝,因為順從肉體活著的結局遠遠不如順從聖靈。我們的靈魂常在健全的身體裡滿意自己的存在,一旦身體遭遇病痛傷害,便會牽動靈魂的永存盼望受到威脅,而感到無助害怕。因此,我們的真正需要是藉著十字架得著靈魂永遠的救贖。「上帝為我們做的事」絕不是要我們在世上滿有各樣的福氣,富足地活著 ,而是讓我們有力量拒絕這個世界(加拉太書6:14),將眼目定睛在上帝的國度裡。

福音是好消息,接受福音的人便願意為這個好消息拒絕世上的誘惑、承擔一切的苦難,甚至視困境為有益,能得生命的冠冕。福音是基督徒面對痛苦時的解答,更是基督徒忍受痛苦的原因,基督徒為著福音的緣故願意捨己,背起十架跟隨耶穌,將自己原本喜愛的一切視為糞土。至終,福音的目的是要讓基督徒永遠活在上帝的國度。

福音不是「上帝要讓你一切順利,吃喝快樂的過完這一生」,只怕這種「福音」會讓人跌入黑暗,甚至死在上帝的審判裡。就性惡論來看,純正的福音對愛世界的人而言絕不是好消息,因為基督信仰不是「人性化」的信仰。

訂閱
上一篇
跨一步,驚見一個改變我世界的天
下一篇
十八歲的邂逅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