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Ekklesia

· 編者的話

作者︱洪旋格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

Ekklesia在希臘文原意是議會、聚會,泛指文化、經濟、政治的集合體。雖然ekklesia後來被當作教會的意思,但透過本期主題,我們想要一起探討青年在社會政治、教會、普世等層面中,青年如何參與其中及其所面對的包袱?

盧恩萱在〈青年之於共同體,總是無奈〉,真實地吐露出當代教會青年對台灣社會、教會界心中的無奈之音,值得你我豎耳傾聽,也陪他們一起面對。蔡靜怡用〈在服事的路上回應呼召〉,分享她的跨族群教會服事經歷;年輕與平地人的身分,反而成為她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優勢。教會年輕人提出改革長老教會的期待,Ljavakaw Tjaljimaraw很務實的就本宗的體制、法規做分析,在〈青年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心:從「活動參與者」到「治理擔綱者」〉鼓勵教會青年主動報名為總會通常議會的青年參議員或觀察員,成為「建設性改革者」。

雖然說:「時代造就青年,青年創造時代。」聽起來很八股,但青年對時事的敏感度與有力的分析,的確可以作為當代教會與社會的幫助。黃瀞皓參加完「2019年青年普世論壇」後,很有感的發表〈青年X普世——對台灣普世論壇的省思與建議〉,盼望主辦單位能做為參考。相對的,還是青年的廖斌洲,也費時許久整理出〈台灣青年,如何看待新時代的民主?〉,鼓勵年輕人在認識自我的處境之後,能對台灣民主深化發揮長遠貢獻。

如果,你跟黃以勒一樣,一不小心就長大了,你一定要讀他的〈也許你也一樣,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大人〉,或許你會對上帝給你的「召命」有不同的想法。就像是〈無教會主義的基督徒——林添水(1907~1983)〉,作者林良信形容他的父親是真誠對上帝、真誠愛人、愛台灣,表裡一致。認真去愛,也是上帝給人的召命之一。

這期母語葡萄園,我們一起跟著宋硯之和賴德卿讀賽德克語和客語,〈Ye ta Pdehuk“Slhayan Kari Tnpusu ka Sapah"ho?我們可以達成「母語在家學」的目標嗎?〉提供延伸學習族語的網站可供大家自學。還有,排灣族青年Ucus Rurjaurjang〈部分的我〉的圖畫創作,可以帶大家思考:是否因耶穌的愛和犧牲,使我們的連結變得更豐富和美好?

每一期的專欄文章、繪畫,都是每位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若能引起各位讀者的共鳴,盼望也可以收到從讀者來的投稿;或是在臉書官網上面留言告訴《新使者》雜誌,您所感興趣的信仰、社會或生活主題。最後願上帝賜福大家,並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國泰民安,人人健康。

訂閱
上一篇
青年之於共同體, 總是無奈
下一篇
第172期-青年愛客累希亞(ekklesia)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