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完美使人癱瘓

· 好書櫥窗

文、圖|陳信喆/初鹿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癱瘓」是因為想要專注於展現外在和不停與別人比較的結果,對完美的執著反而使人裹足。

★線上刷卡支持文字宣教事工(請點入1)

★收到刷卡授權碼後填寫回報表(請點入2) 

書名:失控的努力文化。作者:Celeste Headlee。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年:2021年。

比較的心態 

在《失控的努力文化》這本書裡,讀到一個有趣的概念——「完美使人癱瘓」,人在互相比較之下產生的副作用。「比較」是根植於人類內在的天性,如今科技發展更將「比較」昇華至病態,各種媒體社群平台成為角力較勁的擂台,一張張展示自己的照片:出遊時拍攝的美麗風景、情侶之間曬恩愛、洋溢著幸福的家庭、大方秀出顏值和身材、不怕被匪徒盯上的炫富……,不然就是吃早餐、做家事、去健身房,生活瑣事通通上傳以昭告天下。

人從小就喜歡比較,照片為我那兩個愛爭寵比較、吃醋的小孩。

不論是Instagram還是Facebook,充滿琳琅滿目的個人寫真,即便沒有刻意炫耀或營造夢幻泡泡,仍舊有人在看到照片之後,心生嚮往及羨慕。雖然知道那可能是經過剪輯、修圖後所呈現的照「騙」,「比較」驅使我們投以讚賞的眼鏡關注別人的生活,用扭曲的視力看待自己的存在。「比較」使人心生怨懟,渴望自己能擁有別人的人生。

心理上的癱瘓 

錯誤的「比較」心態,讓我們更加苛求自己,期待成為無暇的聖人;在「完美」的催化薰陶下,反而使人陷在泥沼裡動彈不得,就是「癱瘓」。我想到在約翰福音第五章,一則在「畢士大池」展開的故事——耶穌醫治躺了38年的病人。病人既然是以躺著的姿勢出場,合理的猜測是他有某種程度上的癱瘓。耶穌對他神奇的醫治過程,並不是觸摸病人的患部,而是一句簡單又直白的話,更像是一種命令:「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約五8)

害怕讓我們捲縮並且停滯不前。

這場醫治特會太夢幻了吧!連摸都沒摸就忽然痊癒。當然,我們可以說耶穌本來就有這種權柄和能力。不過是否有另一種可能?這位患者其實不是生理殘缺,而是心理疾病導致無法行走?「完美使人癱瘓」,人心目中的完美是基於比較,在病人痊癒之前,他和耶穌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對白,仔細想想,更像耶穌在診斷病情。

躺在褥子上呻吟的病人,或許他沒有明顯外傷,與周圍形成強烈對比;也就是說,他是在畢士大池格外突兀的人,因為他看起來最健康。耶穌見此情形就走到他面前,並開口詢問他是否要得到治癒。令人納悶的是,病人沒有就問題回答「要」或「不要」,他的回應是:「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幫我,把我放進池子裡,當我正想下去時,已經有人搶先下去了。」(v.7)如此牛頭不對馬嘴的對話,越想越撲朔迷離,不過從病人的回答裡,不難嗅出一些蛛絲馬跡,因為有比較的意味。

害怕讓我們捲縮並且停滯不前。 追求完美的謊言讓我們像在羅網裡動彈不得。

完美主義 

以完美主義的角度來說,病人停滯不前,是因為他經常和別人比拚。在完美主義者的世界觀裡,一切都要照自己的想法實現;甚至要在他的控制底下建立完美的王國。也因為如此,完美主義者總是花費更多時間和力氣在焦慮上面,等到需要實際行動,又因為害怕出錯、失敗而不敢跨出一步。或許在病人的幻想裡,是有人看到他的需要,並攙扶他進入水池來獲得醫治,結果卻不如他所想那般美好,沒有人看見他的需要,總是有人搶先他一步跳下水,他也因此躺了38年的時間。「癱瘓」是因為想要專注於展現外在和不停與別人比較的結果,對完美的執著反而使人裹足。而耶穌的醫治簡單明暸,就是要我們停止追求比較和完美,勇敢拿起我們自身擁有的,奮力起身離開舒適圈,走向不完美的旅程。

broken image

 

 

 

 

 

 

 

訂閱
上一篇
什麼天使!攏是騙肖的
下一篇
十字架沒有把手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