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預防勝於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 編者的話

作者︱洪旋格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

面對病痛,醫生常說:「預防勝於治療,但若發病,要循正確方法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

broken image

這期#ChurchToo主題,其實是讓人感到好痛又好無力。一來我們看見在教會內被性侵、性騷的受害者求助無門的心痛,二來也看到教會處理這問題的無力。

受害者也對外求助過,但卻遇到不為人知的困難。從劉玉雯「但她(們)喊不出聲」、許雅婷<隱而未現的痛,痛而未癒的傷>、郭宇欣<河蟹與勇氣>文章中,我們看到有的受害者反被檢討與指責;有的遇到教會以愛為名,要他們包容、原諒加害者;有的加害者在教會界地位頗高,教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對受害者來說,這些造成他們心中的二次傷害,致使他們討厭自己、喊不出聲、不再信任上帝和其他人。

面對病痛,醫生常說:「預防勝於治療,但若發病,要循正確方法治療,對症下藥才能根治。」同樣的,面對#ChurchToo的傷,郭士賢<#ChurchToo,我們一起正視它>、連嫦美<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MeToo運動的回應>、鄭世璋<教會中的性/別暴力>、莊淑珍<從兩性平權到性別公義的努力>也都嘗試從教會系統提出預防性騷、性侵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不幸事件發生後的正確處遇流程。

另外,在這個炎炎夏日,國內外發生的長榮空姐罷工、香港反送中事件,一個剛落幕不久、另一個還是現在進行式。兩位基督徒作者分享他們在第一線的感受,藉著他們的角度,幫助我們同理他人的痛處,思想我們能為身處痛苦的人們做些什麼事情?

李慕平<我在厄瓜多爾宣教>看見當地的飲水問題,難過後,他決定陪當地人多走一哩路,募款買更多濾水器,讓居民不再因為飲水問題生病。Peter<我在馬爾地夫工作>面對自己的人生,他決定放膽去試試看,除了去澳洲打工度假,更意外踏上馬爾地夫潛水工作之路。黃柏威<驚爆焦點>帶我們看到:「要性侵一個小孩,需要舉全村之力」的系統之惡,但也帶我們看見:「要抵抗不義,同樣需要舉全村之力」的盼望。劉漢鼎<愛,直到成傷>中,達米安神父因愛成傷,自己照顧痲瘋病人、也罹患痲瘋病而死。

開學了,鼓勵大學生們踴躍參加各大專中心的迎新活動,也委身在自己所屬大學的長青團契中,認識上帝、朋友與自己。有空之餘,不妨也去圖書館把這期好書櫥窗推薦的《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借出來閱讀,或是寫寫、畫畫,投稿給《新使者》雜誌,為自己、也為別人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訂閱
上一篇
「幸福」抉擇
下一篇
在悲憤與期待之間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