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在想些什麼?

· 信仰生活

文、圖|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所有的生命為了活著,都是勇往直前的;但他們之所以成為怎樣的生命,常常決定於它們與誰相伴而行。

廣大的海藻床。

走讀教室

一共有五週,我與助教帶著不同的學生到八斗子的大坪海邊,每次都是不同的風光。有清早,有黃昏;有雨天,有晴天;有大浪,有海靜;有藻類繁盛,有藻類枯萎。學生各有所得,我們則是各種感受雜陳,這就是潮間帶的生命,豐富、繁盛、瞬變與勇往向前。 

海豹岩。

相伴生成

我想到了人類學家Tim Ingold從生態經驗中所提煉出的「相伴生成」(becomingwith)的哲思:所有的生命為了活著,都是勇往直前的;但他們之所以成為怎樣的生命,常常決定於它們與誰相伴而行。Ingold將生物學中的co-evolution背後的哲學概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從優秀的導覽彥宏口中可以體會寄居蟹、海螺上的寄生,以及海兔的雌雄同體例子上感受到這種「相伴生成」的真實處境,更不要講那些依賴在廣大的海藻床興衰過程中的各色生物。這裡還有太多值得我們探索與沈思的內容。 

穿著草鞋的雙腳走在海藻床上。

其實,我真的沒想到這些與學生的走讀,自己竟然也可以學習到這麼多。昨天,我們在所謂的「海豹岩」身邊坐下來,我邀請學生一起安靜下來,我說我們都不要再講話幾分鐘,看看能感受到什麼?結果在分享的時候,有一位學生說她感覺到一種「交流」的氛圍,但她也無法明確地說出那種感覺。另外有一些學生,覺得有點浪漫,同時可以感受到在沿途彼此幫助的一種溫暖的關係。對啊,這不是「相伴生成」的實際感受嗎?以前,我覺得談這些感受性的東西過於空靈與玄妙,但這幾次才真正感受到它活生生的生物性。其實,這種「相伴生成」的現象無所不在。 

海豹岩、海藻床與穿草鞋的走讀學生一起相伴生成。

它,必須要用身體感受。我們用了太多的大腦與理智,而忽略了身體的其它感官。在大坪海岸,海水的聲音與味道,以及穿著草鞋的雙腳走在海藻床與海水之中的觸覺,甦醒了我們的其它感官。當我們坐著分享這一天走讀的印象,同學們望著遠方的夕陽,各自以習慣的方式咀嚼著當天的所得時,我發現那幅畫面極美,於是拿起手機迅速地拍下那個令人可以沉思許久的印象。此時,靜默不語的海豹岩,因季節變化逐漸枯萎的海藻床與穿草鞋的觸感一一融入,成為我們沈思的不同表情,而成為個別不同的我們。 

編按:本文是作者在北醫開「環境生態與永續發展」課程,帶學生在基隆上課的走讀紀錄。 

延伸閱讀:

小米方舟體驗教室https://www.milletark.com/(請點入)

訂閱
上一篇
偏離!?
下一篇
超越現代的耶穌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