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台中港長老教會發展童軍事工分享​

· 厝邊頭尾

作者︱洪堯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港教會傳道師)

作者︱李新元 (成大SCM團契,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青年,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目前我們童軍團的活動,包含體驗不同的職能、團體互動及塑造、親子互動、孩子成長團體建立等,都是當今社會所缺乏的。

團集會體驗教育之親子互動活動。

常有人問:「要辦什麼樣的活動才能吸引人進教會?」雖然我們都會依照對方團體的現況幫忙分析,但其實筆者心裡非常想回應:「以這樣的想法進行活動時,教會確定會達到想要的目標嗎?」如果教會想要辦活動吸引人來,卻從未想過所邀請的群體之需求,是否容易陷入「依著自己群體方便,卻要接觸人群買單」的窘境?

其實長老教會推動的教育事工,過去一直走在「先以需求來協助,後談福音事工。」從清末宣教師在尚未有西式學校時引進兒童教育,最早是在今日臺南太平境教會設立「教會小學」。到了現代,面對雙薪家庭,因寒暑假孩子誰顧?教會發展出冬、夏令營,平日也發展出課後照顧班。過去教會事工,並非都以教會需求為主,而常是觀察人群的需要。這時回到一開始所提:「要辦什麼樣的活動才能吸引人進教會?」筆者要問:「教會有發現地方的需求嗎?」教會事工,是以教會方便為主?還是以教會針對的群體為主?教會實在需要好好重新思考。

教會發展童軍事工

團集會烹飪教學。

2019年暑假,筆者於目前所服事的教會,思考如何讓孩子走入教會。每次舉辦營隊來的人大多是基督徒,或是少數只有營隊才來的孩子。因著上帝帶領,教會成立童軍團,並在過程中發現許多不願讓孩子來教會的家長,卻願意帶孩子來教會參加童軍。教會信徒也常問,為何教會要辦童軍?這不是政治掛勾的社團嗎?在長老教會合適嗎?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在童軍服務員木章證書下方寫著說:「讓下一代勝過我們這一代,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我相信這句話沒有政治性。童軍活動中富含「品德」、「健康」、「手工藝」、「服務」等向度,也照不同年齡層的成長需求設立不同的活動和進程,並有完整的服務員訓練體系。

而童軍其實也是一個重視信仰的團體,在創始人貝登堡所著的《童軍手冊》中,提到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信仰。新的誡命所載:「『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不只如此,童軍對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童軍的起源

回顧我們過去的宣教師,馬雅各、巴克禮、甘為霖皆為台灣貢獻極大,他們皆出自於蘇格蘭自由教會。其中巴克禮與甘為霖的母會——蘇格蘭自由教會 (Free Church of Scotland)成立於1843年,目前蘇格蘭自由教會併入蘇格蘭長老教會之中,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所神學院,跟童軍的發展有很深的淵源。

童軍創辦人貝登堡於1903年時,在當時英國最大的青少年團體——基督少年軍創辦人威廉.亞歷山大.史密斯的鼓勵下,編寫《警探術》,以符合青少年領導訓練的需要。在這本書的基礎上,英國的基督徒青少年訓練逐漸發展成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童軍運動,並傳到全世界,可見童軍基本上源自於基督少年軍。

當時擔任主日學教師的威廉.亞歷山大.史密斯為了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因此將團體精神與紀律融入信仰中,在1883年10月4日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自由教會神學院教堂成立基督少年軍。這所神學院與其所屬的教派,就是培養出馬雅各、巴克禮、甘為霖這些宣教士的源頭,可以說童軍跟長老教會系出同源,核心價值無異。因此教會推動童軍,不該只著眼政治的限制,而是要放眼童軍運動的起源。

除此之外,童軍也是普世教會推行的事工之一。基督新教徒女童軍與童軍協會(Council of Protestants in Guiding and Scouting , CPGS)是世界童軍總會跨宗教委員會以及普世教會協會(WCC)青年跨宗派委員會的成員。而美國童軍總會也與美國各宗派教會——尤其是美國長老教會共同推行「禱告計畫」(P.R.A.Y),並為此計畫設計專科章,輔導牧師、長執參與童軍運動,接受木章訓練,成為教會與社區、家庭連結的幫助。可知童軍在普世基督教中,幾乎都與信仰結合。

教會操作童軍的模式

目前除了台中港長老教會有童軍活動外,在新北的水源長老教會也有與學校合作的童軍團。我們認為並看見,童軍活動能幫助許多青少年認識自己及信仰,並開始走進教會。現今社會需要探討孩子的需求是什麼?就目前我們童軍團的活動,包含體驗不同的職能、團體互動及塑造、親子互動、孩子成長團體建立等,都是當今社會所缺乏的。童軍本於教會相關團體所成立,內容又接近主日學,只要是主日學老師經過基本訓練,操作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更重要的是,童軍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很符合當今教會領人信主的宣教策略。

建議

因台灣過去的被殖民歷史,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未曾接觸童軍相關組織。經過我們在教會實際舉辦童軍後,真心覺得很值得跟教會界的弟兄姊妹分享。希望各教會藉由童軍運動的推動,能對信徒的信仰造就與新世代培力,都有所幫助。願這樣的分享可以給大家不同的看見。

美國童軍總會與各長老宗教派合作的禱告(P.R.A.Y)計劃。
訂閱
上一篇
屋簷下的交會: 從互為主體的社會關顧再思教會靈性關顧
下一篇
我們,與愛的距離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