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一點也不寂寞的寂寞鐵道呀!

· 好書櫥窗

文、圖|李厚諭/台中大專靜宜弘光長青團契畢契

火車不只是移動的交通工具,更乘載了許多人的故事。

《南方寂寞鐵道》書封。大塊文化出版,2023。

拍攝鐵道故事

《南方,寂寞鐵道:我們在時光列車上的相遇》是蕭菊貞導演的同名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的電影書,也是台灣第一部鐵道人文紀錄片拍攝的心得筆記。本片耗費六年時間拍攝,起初為記錄南迴鐵道未被電氣化前的最後身影——電氣化後,鐵道沿線將佈滿電線桿,路線也會因建設需求而被修改,使得原先的鐵道地景將不復過往。拍攝過程中,不僅發掘南迴鐵路的故事,更向大眾訴說台灣鐵道、人、土地之間,其實有著深刻的關係。

台灣的鐵道運輸於日本時代開始蓬勃發展,有林鐵、鹽鐵、糖鐵等包含其他的地方私鐵,路網遍布全台,主要是為了殖民地上原物料的運輸需求;不過,也有許多聚落因鐵道經過而發展。另外,台灣早期的電影,像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尤其是《戀戀風塵》,當中出現不少與鐵道相關的畫面——角色心情的轉換、故事的悲歡離合,背景是車站、車廂內、月台上;不只侯孝賢,也有不少電影使用。到了現在,鐵道仍是台灣電影常會出現的素材,從電影當中被使用的頻率發現:某程度上,其實鐵道與台灣的庶民文化有深刻的連結;火車不只是移動的交通工具,更乘載了許多人的故事。而本書另一個想傳達的:透過鐵路,閱讀台灣這塊土地,鼓勵讀者從人文的視角去看待「火車」。

鐵道員

「鐵道員」不僅指平時在車站看到的站務員、車上查票的列車長、負責駕駛的司機員,還有鮮少被留意的,像是軌道設備、列車維護等等的後勤人員。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壓力,共同的使命是讓旅客平安抵達目的地,就如同電影《鐵道員》裡對於鐵道工作充滿熱情的高倉健。本書的文字也流露出台灣鐵道員對於這份工作的專注、熱愛——有夫妻都任職於台鐵,也有爺爺、爸爸、兒子,三代先後入職;不同熱情的背後,都有支持他們的家人。

對於鐵道的「熱情」,不僅是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仍接觸相關事物:有從事鐵道攝影,為拍攝南迴鐵道,披荊斬棘,至杳無人煙之地,迷戀只為記錄那一剎那間交會的司機員;也有利用即將被報廢的車輛零件,製作成一件件裝置藝術,表達另類生命延續的火車維修員;再到廢棄小站、高雄港台鐵廢棄物垃圾場尋覓各式鐵道文物的退休司機員。延續也是記憶的傳承,每個物件都有它的故事。這些人做著外人眼中看似痴狂的興趣,更是人文精神的展現。

辛勤的鐵道員(列車維修人員)。

南迴鐵路

對於南迴鐵路的印象:隧道很多,列車速度不快,過了某個路段後,便是一側靠山,一側面海……。由於地處偏僻、沿線聚落少,加上列車老舊,自建設後,至今鮮少被討論。在拍攝後的用餐時間,蕭菊貞導演間接有機會與一位當時參與挖隧道的原住民搭上線,聽聞他的回憶,平靜地描述過程——溫泉湧水、坍塌,還有使用炸藥不小心造成的死傷,一日 1500 元的高薪(相較當年薪資水準);令人難以想像,以當時現場的工作環境,真的是用生命換取收入。

另外,拍攝過程中也認識一位當時參與建設的廖明城段長,請其協助尋找當時的照片,以佐證他們的故事。兩大袋的照片,廖站長毫不猶豫地交給蕭菊貞導演帶回翻拍,並且向她說:「妳拿去沒關係,照片放在我這裡只是回憶,交到妳手上就有機會變成歷史了!」更令人驚訝的,還有位科長保留了〈南迴鐵路全線橫縱斷面圖〉,這是當時尋求原住民作嚮導尋路探勘後的手繪測量圖,可見當時在有限的科技下,就連測繪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而唯一留存的測量圖,也是見證這段過去的證據。

蕭菊貞導演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有許多奇妙的際遇,這些都是不同視角的記憶,拼湊起來得以呈現南迴鐵路發展的完整面貌。

再一次愛上鐵道

不知何來,我自小對火車有股莫名的迷戀。住家離鐵軌不遠,當時尚未鐵路地下化,我只要一聽到列車經過的聲音,就會跑過去看,連大地地理出版的《火車快飛繞家園》也一翻再翻。搭車的時候,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窗外的景象,盯著高速移動下的軌道,好奇岔出去的終點在哪?即使是搭面對面坐的區間車,我仍會硬跪在座位上看窗外,欣賞沿途風景之餘,更吸引我的是停在不同車站的各式車輛。

新冠疫情之故,讓我重回鐵道的懷抱,開始關注與鐵道相關的任何事物,像是追蒸汽火車。同時,我也開始選擇搭火車跨縣市移動,若不趕時間,甚至會刻意選擇不同的車種搭乘。在不同的速度之下,即使看的是同樣的風景,也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坐在車廂裡,就如同蕭菊貞導演在書中的描述:「在看似獨處的火車空間裡,人們通常會毫無防備地洩漏出自己最真實的面貌。所以不管是看人、看風景,都是火車的旅程裡,讓我著迷又帶有冒險的時刻。」長大後,搭火車除了讓我觀察車上其他人的一舉一動外,看著窗外,也享受時間與空間的流動。在時光列車上,不僅是相遇,也看見這塊土地最真實的日常景象。

火車窗外的風景。
看著窗外景色的孩子。
broken image

 

訂閱
上一篇
學習做戇人,甘願做戇人
下一篇
如何閱讀《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