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第 198 期「啟.拾.路——大專事工七十週年」
編者的話
走過七十年,大專宣教再出發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那些年乘勢而起的台灣大專宣教工作 / 王博賢
漫談台灣的大專工作及團契發展 / 鄭仰恩
關於我們都忘記 「TSCM 是什麼?」這件事 / 林書弘
在街頭遇見上主:三代台北大專青年的社運記事 / 李心柔
世代在變,我們要跟著變——淺談牧養 Z 世代青年 / 林熙皓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紀念一位無私的給予者:林宗要牧師 / 江淑文
厝邊頭尾
在羅雅牧養一群優(ㄋㄢˊ)秀(ㄍㄠˇ)的青年 / 蔡銘偉
成長部落格
成為一個 的人 / 黃禹慈
寫寫畫畫
邁向整合 / 王映茹
焚燒的心 / 潘趙暐
乘著夢想去旅行
歐洲交換學生奇遇記 / 黃珊
特稿
關於青少年牧養,潘霍華有話要說!——《青少年牧者潘霍華》給學生工作者的啟發 / 李明翰
好書櫥窗
如何閱讀《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 陳諺樑
母語葡萄園
我的囡仔講台語 / Tiuⁿ Chí-jû
感情婚姻
大專工作者一家的冒險之旅 / 廖恩諭
信仰生活
希望在我有限的愛中,你們可以感受到上帝無限的愛 / 陳心詠
大專世界
學分_代碼:大專長青 / 楊閔皓
交流站
無障「愛」的空間 / 黃柏菘
新使者家書
愛人如己 / 張巧怡
編者的話
走過七十年,大專宣教再出發
1950 年代,距離二戰結束尚不到十年,台灣已經經歷了告別日治、二二八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等造成深遠影響的事件。當時,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除了百萬軍民之外,也有不少歐美宣教師及他們帶來的事工,這便是台灣大專宣教事工的啟始。
本期主題文章的前三篇,王博賢、鄭仰恩與林書弘各自從不同角度,為讀者敘述這段歷史。王博賢以當時社會環境為經緯,不拘長老教會的大專事工為主軸,也敘述其他宗派在大時代中,如何共同建構此後台灣大專宣教的風景。鄭仰恩則從日治時期受歐美普世青年宣教運動影響的台灣青年運動談起,除了介紹各宗派教會建立的大專事工外,更比較長青團契和校園團契兩個「類平行」發展的學生宣教工作,最後更從神學、普世宣教及台灣社會等面向,論述影響台灣大專事工發展的歷史脈絡。
林書弘將視角轉向普世,提醒讀者大專長青(TSCM)與基督徒學生運動(SCM)的關係,並在現今各普世組織趨向弱化之際,TSCM 如何可以像在 Covid-19 疫情時的口號:「TAIWAN CAN HELP!」成為今日普世合一運動的助力;更重要的是,「普世合一」的觀念與態度應該成為大專學生和青年信仰培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長老教會在 1970 年代發表三個振聾發聵的宣言之後,長青團契不只走出自己的路,也更緊密地貼近社會的脈動,台灣幾次重大的社會運動中,總不乏長青人的身影。於是,李心柔為我們採訪了三代參與不同社運的長青人,從他們的經驗與反思中,我們得以窺見長青團契對其信仰與實踐的影響。最後,林熙皓透過自身從長青學生、畢契,到資深大專工作者的經歷,觀察新世代年輕人的特質與需求,也嘗試為 Z 世代的牧養提出解方。
在上帝的保守和帶領下,台灣的大專宣教事工走過七十年。當年乘勢而起的大專工作,如今二十一世紀已過了近四分之一,是否能繼續在新時代的浪尖上乘浪而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新使者雜誌每期文章
2024年8月11日查看更多...編者的話 離教(會)者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我信仰的是什麼?/ 徐芊芊 關於我離開教會的事 / 李務 我是牧家子女,離開教會是為了保護自己 / Ibi Takiludun 高約翰 上帝、祖靈與我 / Kivi Ljivaljiv 躺在我家客廳的電車難題 / 周加恩 進出之間——一個宗教社會學的觀察與思考 / 張軒愷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真實信仰是需要經過深思的——從彭明敏教授重新受洗談起 / 盧俊義 厝邊頭尾 沒有名字的教會 / 陳思豪 神學淺說 無教會主義與當今的離堂者現象 / 廖本恩 好...2024年6月11日查看更多...編者的話 有愛無礙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我們都有可能會不方便!/ 陳宇碩 我是教會中的障礙信徒 / 李翔濬 相逢在「東方」以外——神學與身心障礙的對遇 / 陳文珊 打造無「礙」空間,讓更多人可親近主 / 張盟宜 從《我說話像河流》談障礙的「言說」與「聆聽」/ 蔡怡佳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 / 盧啟明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厝邊頭尾 為所有人打造「無障礙」的海佃教會 / 張丹綺 特稿 陳平逝世十年 / 陳義仁 陪伴心智障礙者,創造生命的各種可能 /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寫寫畫畫 愛與礙的距離...更多文章
Copyright © 2002 - 2019 Eckhart Consult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