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第187期「哥林多前書:ㄞˋ鄰ㄞˋ祢」
以ㄞˋ之名 / 洪旋格
摯愛 / S+
痛的身體,花的心靈 / 小影
什麼是愛?/ 陳盈竹
軟弱作為醫治教會的處方 / 黃奕偉
從哥林多前書看 WCC 的 EYG / 曹綵恂
從哥林多前書第七章 1~8 節重新思考性行為 / 黃瀞皓
從保羅的密契經驗重讀哥林多前後書 / 鄭君平
失去良善者的心中,戰爭仍在 / 呂子容
愛,永不止息——楊瓊英 / 陳金興
合一是重價,但它有多重? / 潘欣榮
十字架沒有把手 / 王崇堯
高盧顫記 / 肥民
實現了夢想,然後呢? / 何姿諭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對〈麻油雞佮芳草橄欖雞〉思想咱 kap 上帝 關係/ 陳致綸
開心的 18 小時,蒙恩的一輩子 / 李季璇
神弓箭與小樹苗 / 黃禹慈
PSF「拼圖」生活營——要先撕裂 / 李昕
「共下,坐桌」第 59 屆神研班心得 / 瑀文
分享恩典,傳揚福音 / 張巧怡
編者的話
以ㄞˋ之名
在哥林多前書中,教導教會與基督徒要實踐「上帝是愛」的真諦;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各自表述「ㄞˋ」:既會選擇性的「愛」人/上帝,也會不小心「礙」人/上帝。因此,本期《新使者》主題,主要討論哥林多前書所談及的愛/礙,進而探討軟弱、合一、性行為和密契經驗。
關於愛/礙,〈什麼是愛?〉作者陳盈竹提到第 60 屆神研班的籌委在閱讀哥林多前書後,認真的反思:會不會有時候我們所認知的「愛」,對身邊的朋友、家人、社會、這片土地或是上帝來說,卻是阻「礙」呢?
關於軟弱,〈軟弱作為醫治教會的處方〉作者黃奕偉觀察到障礙者在教會中「被消失」的現象,實際上一點都不少見。當軟弱的肢體從教會中「被消失」時,黃奕偉問:「那位被釘十字架、被人輕慢的耶穌,是否也可能無意識地被排除於教會之外?」
關於合一,〈從哥林多前書看 WCC 的 EYG〉作者曹綵恂從參加 WCC 的 EYG 活動,反省基督徒之間的「合一」越顯困難,卻也更加必要。她認為若每位信徒、每間教會都是屬基督的,願意彼此理解、合作,才能真實的得著「可見的合一」。
關於性行為,〈從哥林多前書第七章 1~8 節重新思考性行為〉作者黃瀞皓提到,基督徒從現代角度反省保羅的信息時,必須明白性慾不是保羅想避免的問題。教會應該好好面對與性有關的議題,告訴信徒如何在性行為中尊重他人的身體與心理界線,如此才能夠陪伴信徒在親密關係中,了解如何面對各種身體、精神以及性方面的困境。
關於密契經驗,〈從保羅的密契經驗重讀哥林多前後書〉作者鄭君平認為,雖然密契經驗難以言喻,以密契取向讀聖經,卻也不是天馬行空、自由發揮的恣意解經。反倒是要提醒我們,除了邏輯思惟、理性批判外,用心靈和身體去感受、體悟,乃至實踐及其後的經驗與反思,都能拓展我們對經文不同面向的認識。
最後,重磅推薦陳金興撰寫的〈愛,永不止息——楊瓊英〉。長年下來,楊瓊英一直堅強地扮演著妻子、醫師、醫師娘、牧師娘、媳婦、長老及母親的多重角色。在艱難的環境中,她展現了台灣女性「堅韌」的特質,扛下家庭與醫院的重擔。在謝緯離世幾年之後,楊瓊英靠著信仰的力量,勤讀聖經,迫切禱告,才重新得力,重拾聽診器為病人看診。
願我們以ㄞˋ之名服事上帝之際,不是成為阻礙者,反倒作為讓愛永不止息的良善忠僕。
Copyright © 2002 - 2019 Eckhart Consult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