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使者》雜誌第204期 _該放什麼假?
NT$110
NT$120
王博賢/《新使者》執行主編
2025年立法院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新增五個國定假日,引發激烈討論。本期的主題文章的作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假」的多重意義。在政治與歷史記憶層面,黃涵榆〈在休閒與紀念之間:淺談「放假」的社會教育意義〉一文中指出,「台灣光復節」恢復放假被質疑為大中國主義復辟,反映假日背後的意識形態鬥爭。廖斌洲〈國定假日與集體記憶的建構〉一文中更進一步指出,國定假日是國家建構集體記憶、形塑認同的政治工具。羅光喜〈聖經關於假日的啟示〉再加入信仰與神學觀點,以基督教公共神學探討假日的倫理與「公民宗教」功能,認為節期應具備救恩性、參與性與普世人道價值。
而「假日」除了以上政治、歷史與信仰的討論外,全林楷倫在〈假日與節日:新的文化共同體的討論〉一文中,分享他與伙伴在成功大學推動「歲時祭儀假」與「多元文化假」的經驗,顯示假日制度不只是休息權益,更是文化傳承與族群平等的保障。而對最真實面對假日的勞工呢?他們怎麼想?在勞工權益與休假品質角度上,本刊編委盧悅文在〈國定假日與年休,你選哪個?〉一文中,透過她的海外經驗,主張與其增加固定假日,不如增加年休假,讓勞工能彈性安排,避免連假人潮不便,真正提升休假品質。
在這五天假中,讓基督徒們特別有感覺的是「行憲紀念日」再次成為國定假日,當然基督徒不是慶賀行憲,而是那天正好也是聖誕節。釋昭慧透過梳理行憲紀念日放假與否歷史的拉扯,透過局外人的角度,給予基督宗教徒建議,如何讓這個背後其實很宗教的假日在世俗國家中不再是尷尬的存在。
以逾百本著作啟迪許多牧者與學者的聖經學者華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6月安息家中,許多基督教名人、媒體亦有不少紀念文章。但《新使者》特別邀請梁望惠分享她與布魯格曼切身的小故事,讓我們一起懷念這位也很有「人味」的神學家。
歡迎大家透過這一期的新使者,看見這場假日修法爭議實際反映了台灣社會在文化認同、政治立場、勞工權益與價值觀念上的深層分歧。在這些真實的放假議題與背後那些看似虛假的真實議題中,持續關注台灣這塊土地的發展,並能不斷的與不同意見者理性討論,讓這座小小的美麗島嶼有更美好的未來。
2025年立法院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新增五個國定假日,引發激烈討論。本期的主題文章的作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假」的多重意義。在政治與歷史記憶層面,黃涵榆〈在休閒與紀念之間:淺談「放假」的社會教育意義〉一文中指出,「台灣光復節」恢復放假被質疑為大中國主義復辟,反映假日背後的意識形態鬥爭。廖斌洲〈國定假日與集體記憶的建構〉一文中更進一步指出,國定假日是國家建構集體記憶、形塑認同的政治工具。羅光喜〈聖經關於假日的啟示〉再加入信仰與神學觀點,以基督教公共神學探討假日的倫理與「公民宗教」功能,認為節期應具備救恩性、參與性與普世人道價值。
而「假日」除了以上政治、歷史與信仰的討論外,全林楷倫在〈假日與節日:新的文化共同體的討論〉一文中,分享他與伙伴在成功大學推動「歲時祭儀假」與「多元文化假」的經驗,顯示假日制度不只是休息權益,更是文化傳承與族群平等的保障。而對最真實面對假日的勞工呢?他們怎麼想?在勞工權益與休假品質角度上,本刊編委盧悅文在〈國定假日與年休,你選哪個?〉一文中,透過她的海外經驗,主張與其增加固定假日,不如增加年休假,讓勞工能彈性安排,避免連假人潮不便,真正提升休假品質。
在這五天假中,讓基督徒們特別有感覺的是「行憲紀念日」再次成為國定假日,當然基督徒不是慶賀行憲,而是那天正好也是聖誕節。釋昭慧透過梳理行憲紀念日放假與否歷史的拉扯,透過局外人的角度,給予基督宗教徒建議,如何讓這個背後其實很宗教的假日在世俗國家中不再是尷尬的存在。
以逾百本著作啟迪許多牧者與學者的聖經學者華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6月安息家中,許多基督教名人、媒體亦有不少紀念文章。但《新使者》特別邀請梁望惠分享她與布魯格曼切身的小故事,讓我們一起懷念這位也很有「人味」的神學家。
歡迎大家透過這一期的新使者,看見這場假日修法爭議實際反映了台灣社會在文化認同、政治立場、勞工權益與價值觀念上的深層分歧。在這些真實的放假議題與背後那些看似虛假的真實議題中,持續關注台灣這塊土地的發展,並能不斷的與不同意見者理性討論,讓這座小小的美麗島嶼有更美好的未來。
數量
加入購物車
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