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當工作要求與信仰原則的天平失衡

2009年6月10日
作者︱彭榮恩 (馬偕醫院院牧部牧師)

我們確信凡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上帝,心中才不會有陰影、有「帕子」而使自己漸漸離開上帝的遮蓋和保守。

身為基督徒,我們有信仰準則告訴我們,甚麼是對、甚麼是錯。然而這個準則有些地方、有些時候,會遇上情境倫理的亂流,面臨困難的抉擇。記得自己當兵時曾遇見一件至今仍耿耿於懷的事。話說舊曆年後,有一天集合說要新春團拜。到了集合場一看,前面擺著一個架子,架子的板子上有著所有人的姓氏。我心頭一驚,不會吧,部隊裡也要祭祖喔。本來還想能不能矇混過去,最好只是鞠躬。沒想到竟是一個個拿香到「牌位」前「拜拜」。

當有人拿香到我面前,我鼓起了勇氣說:「對不起,我是基督徒,按著我的信仰是不能拿香拜拜的。」(他們本來就知道我是基督徒)當下有人說是拜祖先也不行嗎?我回說不行,而且表達鞠躬可以嗎?結果竟是不行。更糟的是天主教徒的營長說他也是信天主的,可以拿香祭祖,所以沒關係,意思是要我配合。這下我傻眼了。
當下我無奈而痛苦地接下香,舉起後停滯在那裏,身體不動、手也不揮,之後就將香遞回,還好沒有再受到刁難。這件事讓我稍微體會到基督徒在不信主家庭中的壓力和難處,只是,這次是在軍中。當時我必須做出選擇:繼續堅持和抗爭,還是技術性的妥協?
前一陣子有一個新聞人物鬧得沸沸騰騰,一位盡忠職守的基督徒陳鎮慧,無端捲入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風波。她是白手套還是盡本分?在工作職場中,我相信我們心中都有一把尺,也知道持守信仰;但是面對似是而非的情形、上司的要求、公司的權益、個人的信仰價值等不同層面的考量,我們就會處在工作的兩難之間!該怎麼做才對呢?我相信是不少基督徒的疑問。

聖經怎麼說

聖經中有兩個有趣的例子,一個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拒拜尼布甲尼撒金像的例子(但三:1-30),另一個是乃縵將軍說求上帝饒恕他,當他陪伴王去廟裡拜拜的例子(王下五:15-19)。前者顯然是告訴讀者要堅持信仰,後者卻看見以利沙接納乃縵,同理他的難處。我們可以怎樣看待這兩段不同處理模式的經文呢?

這兩個不同強調點的聖經故事都給了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表面上看來是衝突的,卻有著默契。

首先,但以理書的故事強調的是堅持信仰底線,不能妥協的觀點。故事中「即或不然,……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信仰告白讀來盪氣迴腸、鏗鏘有力、令人動容。故事告訴讀者,不要妥協而放棄了信仰,即便只是形式上的一個動作。而乃縵的故事卻是強調在忠實的信仰下可以有的智慧。當時的情形乃縵其實也給自己訂下了底線,那是他能接受的最糟狀況~因攙扶王拜拜而必須屈身。乃縵不只告訴以利沙這樣的「例外」情形,他也告訴以利沙「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這句話道出他信仰堅持和他的底線。前者強調了不妥協的堅持決心,而後者說明了信仰者不自絕於環境之外,在不同信仰文化處境下的智慧。

堅持信仰的原則

其實這兩個故事對於信仰的態度都是堅持的,這也是基督徒在面對工作兩難時仍應依循的最高準則~當信仰和社會的價值觀及準則衝突時。放棄了底線和準則,很容易日漸妥協、退讓以至於最終放棄立場及應有的堅持,隨波逐流。

記得內人從前上班在會計部門工作的時候,發生一件大事,公司的老闆掏空、挪用公司資產,而且連累了會計部同事,捲入這事件當中。老闆的動作,因著大股東的不安、密告到調查局而引起注意和調查。調查期間同事被老闆要求配合掩飾及說謊。內人基於信仰,覺得不該這樣做而承受很大的壓力。老闆透過他的夫人軟硬兼施對她和同事施壓,內人仍選擇向調查局據實以告。那段時間我們為此事禱告,求上帝保守。後來證明她的堅持是對的,因為她的誠實應答,很快脫離了偵訊和這件風暴而平安無事,全身而退。

這成為我們對上帝信心增添功課的學習,使我們確信凡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上帝,我們心中才不會有陰影、有「帕子」而使自己漸漸離開上帝的遮蓋和保守。

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衝突的情境是很容易發生的。來到馬偕之後,參加過幾次單位整修、落成的啟用禮拜、醫學院的開工禮拜。我想這些禮拜的意義其中一項用意是順應文化的變通做法。國人普遍有開工要拜拜的宗教習俗,沒有開工拜拜,工人不可能上工。可是拜拜卻又違反我們的信仰,怎麼辦呢?就順水推舟,舉行開工禮拜吧。

如果工人心裡還是不平安,仍希望拜拜呢?如果你是主事者,你會准許還是不准許呢?不准許算不算不尊重他們的信仰自由呢?個人信仰自由應予尊重,但是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規則,既為基督教醫院,若以醫院的名義敬拜別的神合宜嗎?我認為不宜,但是以禮拜替代,卻是合宜的作法。如果工人仍不能接受,則是個人的問題,應處理的是溝通的部分。

但我們對信仰的堅持不代表一定要硬碰硬。乃縵沒有從此嚴拒不陪伺王上臨門廟,但是他不向別神獻祭、不事奉別的神。我們必須非常清楚自己的心在哪裡,耶穌要我們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在這個是非曲直混亂的世代,求上帝幫助我們,知道如何能在堅守信仰的大原則下,找到適合的路。也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將「靈巧像蛇」用於面對的智慧,而不是為自己找理由的藉口。

細心思量自己的思維和考量

一件事情判斷和決定的背後,往往有許多不同層面的考慮和利害關係的拉扯,以李慶安的例子來說,我認為她面對的絕不僅是單純的承不承認的問題而已。在點頭搖頭之間,她的內心會有許多的掙扎,包括自身利益損害的掙扎、對黨傷害的掙扎、想要服務選民和失去立委職位的掙扎……。不幸的是,在對與錯、權衡得失之間,李慶安失落了最基本的誠信。無論她有多少的難處、多少的掙扎,選擇說謊已經對她產生無可彌補的傷害。

我們做抉擇判斷的時候,不是利害得失的總積分題,哪個選項得分高就那麼做,而是原則的問題,求上帝幫助我們看清楚是非和輕重緩急,更重要的是,求上帝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內心,好讓我們知道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為要榮神益人,為了維護和持守價值,而不是權謀、利益交換、或出於害怕、爭競、出風頭、個人的利益等因素。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我們有遠見能看見自己的決定和想法可能帶來的影響或改變,而不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已。
十八世紀末的偉大政治家威伯福斯曾與他的克拉朋聯盟的弟兄們提出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法案~「星期日法案」以呼籲守主日,讓人們得以休息。另一方面,他向基督徒呼籲應該為星期日必須工作的人設立週間的禮拜聚會,結果這兩個建議換來全國性的反對;反對法案的人說星期日怎麼可以不開會、非休息不可,許多牧師反對他不守主日的主張。
然而威伯福斯提出這個法案和主張的原委實在是為了顧及中下階層的勞工,能夠得到應有的休息的機會,並且仍然能夠保有教會生活而不致於使教會變成中產階級的教會。為此他受到無情的抨擊和誤解,然而這實在是出於他的遠見和良善的動機。在受打擊、心寒、退縮之下,他說:「喔!主啊!使我的靈活潑起來,並能感到你的同在。」之後,他仍繼續為勞工權益而努力。這就是勇氣和擔當的表現。

謙卑憐憫的心腸

最後有一個提醒,讓我們學習以更交託的心去面對,以更寬容和謙卑、憐憫的心腸去體恤別人不同的立場和軟弱。當保羅在教導能不能食用拜過偶像的食物之事時,保羅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的弟兄。在我們做抉擇和決定時,求上帝幫助我們,不是只想到自己;當我們更多去體恤和看見別人的需要和軟弱,了解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在我們有所堅持的時候,不失去最重要的天父的愛。即便對方的決定不合信仰,我們仍然為對方的軟弱禱告,求上帝憐憫,也求上帝幫助我們勝過試探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