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Z世代親子關係中的祝福

2022年6月9日

文|董麗珠/埔心基督長老教會執事,門拓數位教育平台創辦人 

AI、元宇宙、區塊鍊、NFT等,世界變化得太快,Z世代的孩子即將面對的社會,很可能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樣貌。

前言 

身為六年級生,經歷電腦與網路的快速進展與應用,看著手機由黑金剛轉變成智慧型,現在也正經歷著孩子是網路原生代(所謂的Z世代)。筆者擔任高中老師27年,同時也是Z世代孩子的母親。2019年辭去教職和先生一起創業後,我們和Z世代青年坐在同一間辦公室,進行會議擬定期程、討論行銷策略、檢視營運狀況等,不自覺地發現到,我與孩子們是這麼地不一樣!讓我意識到,兩代之間也在我們的手上蛻變。

企業對於迎接Z世代青年已有了些許準備。根據天下雜誌686期,IBM鼓勵主管的溝通走向影音化,並以年輕人喜歡的敏捷、快速方式進行,每天召開15分鐘的「站會」(站著開會)以增加溝通效率。教育界也如火如荼變革中,從課綱的頒定到教育現場各式教學媒材及設備推陳出新。但我們呢?是否已有所準備?是否有意識到孩子們真的不一樣了?

Z世代特質 

據筆者的觀察,Z世代具有五大特質。

一、網路是他們的第六感官 

沒有網路就像木頭人,出去旅遊時,網路速度決定飯店星數。科技與網路就是他們最好的麻吉,就算不熟的新軟體或app,都可以當作認識新朋友一樣,可以透過慢慢摸索變得熟悉。線上可以搞定一切:有問題直接問Google,需要影音示範就找YouTube,在IG分享日常生活,放空則去Dcard爬文,需要吸收新知或娛樂就聽Podcast,交友有柴犬(交友軟體)。只要電腦或手機有網路,一切問題都可以跨域找到解方。也因著多方吸收資訊並且相互比對,表現得更有自己的想法,網路訊息辨識能力比我們想像得高明。

二、排斥傳統與權威 

經過幾次的合作不愉快,我意識到我所習慣的「科層體制」組織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深刻感覺到他們對「由上而下」的指令不容易服從,容易抗拒。Z世代重視工作中的溝通流程、處理步驟的意義、傾聽他們的意見,偏好充分溝通、一起規劃出可行的方案後再執行。「扁平化」的合作模式讓效能大幅提升。

三、敢與眾不同 

很有勇氣活出自己的獨特性,追求自我肯定。社群媒體提供了一個很適合個體發聲的管道。因著過去工作的特殊性,我們與許多IG帳號談過合作,與我們接觸的版主大多是高中生,他們透過經營IG、建立自己的社群,經營自己的帳號,儼然成為當代的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四、對新事物充滿包容性 

只要有想要達成的目標,學習的觸角及衛星就會打開,對於新的領域或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更開放、更有彈性;不喜歡被傳統限制,跨域學習接受度很高。像是初期,我們需要製作線上課程,兩位青年從打光、攝影、擺設背景、造型甚至影片後製剪輯,全部是透過網路公開資源,邊用邊學。製作出來的課程影片已經具有相當水準,很難想像這些課程影片是由兩位19歲的大二生從無到有、不假手他人完成的。

五、對改變有更大的渴望 

這世代成長過程中經歷過911、南亞及日本大海嘯、全球暖化、各式天災、金融風暴、低薪潮、Covid-19、烏俄戰爭、惡化的生活條件等,促成他們對長遠的未來有不安全感。加上數位時代裡,資訊的唾手可及,且需求迅速地被滿足,更導致Z世代希望能立刻看到自己投入的成果,渴望當下的回饋,更深地嚮往大環境的現狀能改變。

父母的角色 

Z 世代孩子有以上的特質,似乎是為了變化迅速的世界做準備。儘管世代在改變,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自我認同、存在的價值、人際關係上的極度渴望卻是不變的;嘗試走出舒適圈,划向水深處,是他們擁有的內在驅力。

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滿足這些渴望,發展成獨立、自信、關係良好的成年人呢?筆者從信仰反思,從六個面向跟上主學習,如何在變動迅速的時代下,親子同蒙造就。

一、上主會適性而教 

耶穌呼召彼得(路五5~11),要他去對哥尼流傳福音(徒十9~15),是用當面及異象,對彼得直接或間接的說話,以照顧到彼得心理的牽掛與感受。我們在教導孩子時,也要顧慮到他們的心情與感受,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明白。

二、上主賜予做決定的自由意志 

古倫神父說:「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自信的人,就難以帶著信心走進生命中」。一個有意識的決定,可以帶出責任、能力、勇氣、毅力與耐力,甚至同理心,父母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沒有一個決定會是完美的,但學習做決定並承擔後續的結果,卻是幫助孩子健壯、有自信的基石,也代表父母的信任。

三、上主喜歡與我們互動(太七7)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渴望透過分享,爬梳自己的想法與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貌,逐漸發展出自我概念與價值觀。父母可以營造出願意彼此分享、不輕易批判、彼此包容與尊重的家庭氛圍,來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與挑戰。親子的共感經驗,可以為彼此帶來同在的力量。

四、上主看重認罪悔改 

人不免會犯錯,但上主用憐憫、慈愛、寬恕恩待我們。只有透過認罪悔改,看到自己的過犯與不足,才能體會上主的救恩,且以恩慈對待孩子。

五、學習上主捨己的愛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犧牲與捨己的愛。或許在世人眼中我們的孩子已經不值得被愛,但身為父母的我們,須願意拋開外界的批評與目光,愛我們的孩子,也與他們一起承擔一切的困難。

六、要相信上主的計畫 

上主已為我們安排了生命計畫,為了要榮耀祂。我們在親子關係中,能幫助彼此在上主的計畫裡找到根基,並認識到自己在上主的眼中是獨一無二、具有無限價值的人。

結語 

AI、元宇宙、區塊鍊、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質化代幣)等,世界變化得太快(逛街已經不再需要走在街道,點餐只要用APP就送到家,歌唱節目《Alter Ego》在後台為素人歌手頭戴裝置,就有虛擬歌手在評審及觀眾面前盡情歌唱)。Z世代的孩子即將面對的社會,很可能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樣貌;我們過去的成功經驗,他們或許不能複製,但必須保有純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自主學習、跨域能力、判斷辨識、同理關懷、看見需要,將會是網路原生代面對未來的核心能力;父母給孩子的愛、信任與自由,會是孩子勇敢展翅高飛的預備。當孩子準備展開羽翼飛向天空時,願每對父母都能成為向上的氣流,伴著子女飛翔。

延伸閱讀: 

Anselm Grun (2019),《如何回應年輕人的生命渴望:青年事工的靈性基礎與實務設計》,吳信如、鄭玉英譯。臺北:南與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