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感謝上帝賞賜米糧

2016年2月9日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食物從何而來?在上主創造的奧妙大自然中,歷代人類採集、耕種,建立越來越複雜的農業系統,並逐漸被商業邏輯支配。我們越來越習慣整齊漂亮、規格一致的蔬果,但又害怕農藥殘餘;我們想吃得健康,但有機商店的貨品是那樣昂貴;我們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傷害環境的幫兇,但該怎樣才能辦到?眼見經濟發展下,某些重要的文化價值正快速弱化或消逝,包括與土地好好相處的智慧;有些人努力回歸自然農法,包括一些原住民社區,重新喚起對土地友善的信念,或許將改變地球的命運。

獲得食物的方式,怎樣才符合公義、榮神益人?這是相當複雜的議題。本期主題為「食物、土地、原住民」,試著提供一些面向。陳郁屏介紹了相關的環境議題和主張,提醒我們「 一個真正的好管家必須有勇氣去維護那些不應該改變的美好,有敏銳的心去照管那些必要的改變,以及足夠的智慧去分辨如何在兩者間選擇。」林益仁帶領我們認識泰雅族的耕作智慧:「泰雅族耕作土地,並非一味地想從它那裡取得食物而已,其中更體現了力求與其他生靈、大地共存共榮的尊重以及和諧的態度」;他也指出:「食物的背後,不僅有我們與大地的依賴關係,更有我們與神聖存在之間的連結。」黃嘉琳則討論基改食物的問題。

本期有多篇文章探討原住民農業與食文化的實況。以撒克‧阿復從阿美族的傳統食物談文化抵抗的可能性,林頌恩從自身經驗介紹如何支持友善耕作:「吃部落食物愛台灣」,李宜澤分享達蘭埠教會的有機農作經驗,王佳蝦紀錄吉拉米代部落的傳統農業,鍾毅勳介紹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的「產業發展」工作。2015年底爆發的「 王光祿狩獵事件」,也是和原住民食文化相關的重要事件, 乜寇‧索克魯曼深入探討,是篇重量級好文。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本期主角是曾在彰基工作、後又協助馬偕醫院創設護校的華仁愛宣教師,由董英義先生撰寫,將分兩期刊出。

「大專世界」的三篇文章,是團契生活、信仰學習的紀錄,充滿青春活力,誠懇說出徬徨與成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