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2012年8月10日

作者︱王昭文(撰文當時為台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基於信仰,愛護患難中困苦的人,責無旁貸。

信仰的養成,奉獻的人生

高俊明1929年出生於台南。他的祖父高長是台灣第一批受洗的基督徒之一,不久後成為台灣首位本地傳道者。高長的三子高再得醫師,就是高俊明牧師的父親。高再得夫人侯青蓮女士,長老教女學(現在的長榮女中)畢業,婚後在教會事工上非常活躍,重視教育和社會服務,曾任長榮女中董事長。高再得醫師和侯青蓮女士共育有十三名子女,高俊明排行第十二。這個家庭充滿了基督教文化氣息, 薰陶出子女律己、向善的人格特質。

高俊明牧師中學時代讀新約聖經以及內村鑑三的《求安錄》特別感動,又相當喜愛托爾斯泰的作品。主導高俊明牧師人生抉擇的價值觀,可以說就是出於敬虔的基督教家庭文化、內村鑑三擇善固執的信仰形態、托爾斯泰禁慾、捨己、博愛非暴力的道德意識。後二者代表20世紀初激進、敬虔的基督教思想,是基督教信仰與現代社會、國家意識等對話的脈絡中產生出來的、對現實社會具批判力道的思想。

高俊明決定就讀神學院,是為了想要依照托爾斯泰主義過一種奉獻的人生,並不想當牧師。他原先希望能夠辦孤兒院,但卻在畢業前夕,因為聽到原住民地區嚴重缺乏傳道人,而轉變了方向。他志願成為山地巡迴傳道,主要在屏東、高雄地區活動。四年後,他按立為牧師,1957年受邀擔任玉山神學院的教師,並在同一年出任院長。

30歲時經人介紹、與李麗珍女士結婚。她的親生父親是許水露牧師,養父李識情也是一位牧師,自幼成長於基督教環境中,並受很好的教育。1951年她和妹妹隨挪威籍宣教師袁姑娘(Miss Kiriten Hagen)前往日本留學,一方面協助袁姑娘四處傳道。她原本打算學習袁姑娘,不結婚,全力為主做工。後來,她訂下的條件是:結婚對象必須是傳道者,而且在山地傳道。這些條件,正好高俊明牧師吻合,雙方在共同的人生目標下,決定攜手共度一生。「奉獻的人生」,是乘以二的奉獻。

重新思考教會的社會責任

1970年高俊明牧師被選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七屆議長。此時是多事之秋,總幹事鐘茂成堅辭,身為議長的高俊明牧師被推選為總幹事。對他而言,這並不是計畫中的生涯,也不是他想要的,但正如之前山地傳道、到玉山神學院任職,他服從上帝的旨意,擔負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1970年最棘手的問題是:要不要退出「普世教協」(WCC)?這個組織是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合作團體,等於是基督教界的聯合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會員之一。當時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普世教協」是容共團體,因為WCC接納共產國家的教會為會員,還建議聯合國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政府要求長老教會必須退出WCC,不斷向教會人士施壓,教會內為此而產生爭論,最後竟然在1970年的總會年會表決通過退出案!高俊明牧師後來努力與各方溝通,終於在1980年重回普世教協。

「退出普世教協」一事,讓不少教會人士認識到國民黨政府的霸道獨裁,並發現必須全教會一起認真思考「誰是主」、「教會為誰存在」等信仰問題,釐清教會的立場。於是1971年總會年會中通過「重新闡明我們教會的信仰與信息」案。主要內容是:相信基督是世界的盼望、唯一的救主;教會是屬基督者的團契;基督徒必須秉著愛心、為公義和平而努力;相信在基督裡有革新、和睦與勝利的盼望。這樣的信仰反省,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往後參與各種社會關懷、發表聲明的根基。

經過15年的討論、修訂,以這個文件為基礎,1985年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告白教會連結與本土、與受苦的百姓站在同一陣線。在這15年間,發生了很多大事。長老教會發表了三個宣言:「國是聲明」 (1971)、「我們的呼籲」(1975)、「人權宣言」(1977),和政府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接著發生美麗島事件、高俊明牧師被捕。

1970年代的台灣,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接著邦交國逐一斷交殆盡,連最親密的朋友美國也在1978年宣布斷交,台灣越來越被國際孤立。在這種局勢下,台灣人都感到焦慮不安。當時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下,反對黨尚未形成,民間很難有異議之聲,更沒有足以代表人民心聲的團體對國際發聲。與國外有較多聯繫、容易被國際社會接納的教會團體,於是成了人民心聲的發送管道。

針對中華民國被迫放棄聯合國席位、美國開始與中共建立關係危機,台灣該如何自保?在1971 年底,長老教會發表了〈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申明基於人權立場,反對任何勢力出賣台灣,並強調台灣住民有權決定台灣的命運。在對國內的建議上,具體提出政治革新的訴求,呼籲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這份聲明原先是由跨教派的「中華民國教會合作委員會」草擬,但擬好後,除了長老教會之外,大部分的教派都說不能簽署,因此最後是由長老教會單獨提出。

〈國是聲明〉提出後,國民黨政府大為震怒,氣氛變得很緊張。參與草擬宣言的人都有心理準備,可能會遭到迫害,所以好幾個人都寫好遺書。總會辦公室遭到監控,總幹事的住處也被監控,包括電話監聽、四處竊聽、跟監、佈置線民隨時報告等等,又以各種威脅、利誘、分化的手段,試圖瓦解教會人士的立場。1972年初,熱愛台灣、敢言的英國宣教師彌迪理牧師,簽證期滿後被趕出台灣,成為「國是聲明」的祭品。

1975年長老教會再發表〈我們的呼籲〉,再度「以愛心說誠實話」。內容分為兩部份,一是向政府的建議,一是向教會呼籲。向政府建議的部份,包括:維護憲法所賦予人民宗教信仰之自由、突破外交困境、建立政府與教會間之互信互賴、促進居住在台灣人民的和諧與團結、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福利。對教會的呼籲方面,包括:發揚誠實與公義之精神、促進教會內部團結及堅守教會立場、謀求教會的自立與自主、建立與全世界教會密切的關係、關心社會的公義問題與世界問題。

身處政府和教會的衝突之間

1977年8月,美國準備與中國「關係正常化」而派國務卿訪問中國前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擔憂台灣將陷入被中國併吞的危險,因此發表〈人權宣言〉,對象為「美國卡特總統、有關國家及全世界教會」,內容提到為:「我們要求卡特總統繼續本著人權道義之精神,在與中共關係正常化時,堅持『保全台灣人民的安全、獨立與自由』。面臨中共企圖併吞台灣之際,基於我們的信仰及聯合國人權宣言,我們堅決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住民決定。』為達成台灣人民獨立及自由的願望,我們促請政府於此國際情勢危急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1970年代的台灣民主運動(黨外運動)仍迴避台灣認同議題時,長老教會勇敢踏出了第一步,將民主改革與台灣前途結合在一起,可說是充滿「先知性」的作為。

〈人權宣言〉發表之後,長老教會受到不少干擾與壓力。《台灣教會公報》經常寄不到訂戶手中,刊載〈人權宣言〉那期幾乎都在郵寄途中失蹤。國民黨找教會領袖溝通,希望在宣言中寫明反對美國與中共建交、表達將協助政府維持現狀、不要提「新而獨立」,但是教會領袖不讓步。

身為教會的領導者,高俊明牧師在〈人權宣言〉發表後,遭受到空前的壓力。依照長老教會的制度,這項聲明須在1978年3月的總會年會上追認,才能算正式代表整個教會。同時,這一年總幹事任期屆滿,必須改選。國民黨派人勸說高牧師到國外去,不要再續任總幹事,但他不為所動。

盡管國民黨使盡各種方式阻撓,總會開議後,仍然順利通過接納〈人權宣言〉,顯示〈人權宣言〉已成為長老教會主流意見,成為長老教會自我認同的指標。而總幹事續任案,也以壓倒性勝利的票數順利通過。過程中,會議氣氛非常緊張凝重,議長還特別把表決方式由舉手改為秘密投票,讓議員可以不畏監視,依照自己的良心投票。

總會通過〈人權宣言〉後,立刻有風聲說政府即將逮補高俊明。他遭到24小時跟監,在有人預告他將逮捕他的那天,監視更緊。美國宣教師花祥(Dan Whallon)夫婦和女宣教師包佩玉開車到高家,把他們夫婦載往台灣神學院,甩開跟監的車輛,接著讓他們住到花牧師家。這段期間,外界都不知道他們夫婦的下落,海內外探詢的電報、電話不斷,紛紛關心高牧師是否被政府逮補。最後,政府受不了壓力,終於傳話叫他回去總會上班,暫時不捉人。

高俊明牧師在〈人權宣言〉發佈的當天,已經準備好遺書,開頭這樣說:「我無論遇見何種慘事來離世,也應當感謝讚美上帝,因為祂的旨意是美善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結尾則是:「但願全體親人朋友都能愛台灣、愛世界、愛和平,來榮耀上帝,造福人類。」他早就準備好從容面對最糟的狀況。

愛與勇氣

暫時被放過的高牧師,在美麗島事件之後,捲進「藏匿要犯」事件,被捕判刑,在監獄待了四年三個月。

1979年《美麗島雜誌》把黨外運動推到一個高峰,該年12月10日在高雄舉辦人權日活動時,數萬群眾遭到憲警包圍,政府宣稱當天發生群眾毆打憲兵和警察的暴力事件,隨後展開全台大逮捕。《美麗島雜誌》相關人士紛紛被捕,但最活躍的總幹事施明德逃了許多天才被捕。施逃亡期間,透過友人向高牧師求助,高牧師聯絡林文珍長老提供庇護處,就這樣,高牧師、其助理施瑞雲、林文珍等人,都為此事而坐監。

高牧師堅持主張:基於信仰,愛護患難中困苦的人,責無旁貸。「耶穌說,人為朋友而放棄生命,沒有什麼愛是比這個更大的。」身為牧師,無法拒絕走投無路者的求助,即使明知自己會為此而被判刑,也無法有其他的選擇。這個事件中他最痛心的是牽連林文珍、施瑞雲兩位單純的女性坐牢。在法庭上他懇切要求,由他個人負起全部責任,他願意付出性命、財產,來換取同案其他人的自由。

高俊明牧師自認為被捕、被判刑的真正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長老教會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主張台灣應該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觸犯了國民黨政府的禁忌。此外,他一直努力要讓長老教會重新加入普世教協,也讓當局不快。藏匿施明德一事,不過是當局迫害長老教會及高牧師的導火線。

之前政府準備逮捕時,花祥等外國宣教師把高牧師夫婦藏起來,他的失蹤引起國際人士的關注,這次真正被捕,更是立刻成為國際焦點,關切、聲援隨之而至。另一方面,此事件對教會造成的衝擊非常大。然而,自1971年起政府的施壓、外界的批評,反而讓長老教會內部凝聚出「為了公義要勇敢堅持」的共識。總會立刻召開臨時總委會,發表「牧函」肯定高俊明牧師的作為,並發起在各地舉行臨時禁食禱告會,又堅持保留他的總幹事職位。之後數年,總會年會開議時,都在台上擺一張空椅子,表明總幹事尚在獄中。《台灣教會公報》持續不斷報導高牧師的情況、刊登他從獄中所寫出來的信件,總會數度通過議案呼籲當局放人。

面對政府的打壓,不畏權勢不受利誘,勇敢堅持真理,教會的信仰反省更深刻、更為團結,高俊明牧師和台灣長老教會在那幾年間的表現,成為美好的見證,深受普世教會、國際關心人權的人士推崇。

在台灣社會,高牧師和長老教會不和政府妥協的行為,引來兩極評價。在國民黨幾乎操控所有媒體的時代,長老教會被指為反政府、不愛國、「以宗教干涉政治」,其他的基督教派大多與長老教會劃清界線。但另一方面,197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黨外運動,則將長老教會視為盟友,在推動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中,相互扶持。高牧師及美麗島事件的被告們在法庭陳述時的表現,讓許多原本對黨外運動不關心甚至反感的人們,內心產生巨大轉變。高牧師無私、捨己的形象,贏得許多人心,促成更多人開始了解威權政府的不義。

荊棘焚而不燬

高牧師在獄中的日子,像一盞燈進入黑暗角落,照亮了以往不曾見光的角落。他認為被關也是上帝美好的旨意,那裡原本是任何宗教力量都無法進去的, 但他身為受刑人,反而可以在監獄中傳福音。在獄中,他天天安靜讀聖經、禱告、早晚吟唱聖詩,對其他人有很大的安慰。

在獄中,他收到全世界各地寄來的信,並時常給家人寫信。因為監獄規定信件的字數限制,這些信都短短的,像簡潔的講道篇,信息非常清楚,充滿鼓勵的言辭,繼續不斷關懷教會的發展和走向。

對艱苦的獄中生活甘之如飴,還找出許多好處。這就是典型的高牧師。他不但將監獄當成修道院,也是非暴力反抗的操練場。他在獄中曾為了要求讓林文珍保外就醫而絕食抗議,引起很大的迴響。

在監獄外,台灣的民主政治正在寫下新的篇章。在許多領袖人物紛紛被捕之後,黨外運動仍然繼續有發展, 由辯護律師、美麗島事件家屬代替原先的黨外明星參選中央民意代表,獲得空前的勝利。高李麗珍師母也出來選立委,可惜以極微小的差距落選。

高俊明牧師坐牢期間,高李麗珍師母幾乎等於他的分身,關懷其他受難者家屬、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從隱身家庭內的主婦,蛻變成活躍的社會行動家。 高牧師坐黑牢一事,反而促使這對夫婦做出更徹底的奉獻,在苦難中保持信心,做出美好的見證,將基督福音帶到原先想像不到的地方。 他們不斷強調這些經歷讓他們體會「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28)

1982年高俊明牧師在獄中寫了一首詩:〈荊棘被火燒〉(台文: 莿帕互火燒 ) ,勉勵受到政治壓力的教會。這首詩,道出了高牧師「堅持向善」的精神,也是那個時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彼此鼓勵的話語。在此轉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詩》內的文字版本(台文)(第一節和第四節):

莿帕互火燒,燒到真厲害
總是無燒去,猶原的倚在
炎火一下過,伊就閣發芽
春天一下到,伊就閣開花

咱著愛勇敢,為主來前進
苦難若愈大,咱著愈堅信
炎火一下過,伊就閣發芽
春天一下到,伊就閣開花

愛與公義

為了寫作本文,重新翻閱高俊明牧師的《獄中書簡》,被他真誠質樸的信仰一再感動著。1982年的新年,他寫給太太的信中說:「我在這裡也已有六百十五個日子了。但我的心卻一天新似一天,而充滿了『感謝與希望』。……我越來越深感『愛是最後的勝利者』。雖然在世上,我們會為了愛真理、愛公義、愛眾人而受苦,但主必將因愛所受的每一個苦難,變成一滴一滴的石油,來點燃『道德勇氣』的火炬,使它成為促進眾善衝向最後勝利的原動力。」

但願這由苦難焠鍊出來的道德勇氣火炬,在今日由年輕一代接下來,繼續往前衝,帶著「感謝與希望」邁向前面的路程。

原文來自:第131期(2012/8)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22-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