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普世精神

2014年4月9日

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有關教會的部分如此說:「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一般人看PCT,總是強調這是定跟本土的教會,但是,明明信仰告白中還說到了「普世」。那,「普世」是什麼?怎樣才是普世又本土的教會?

鄭仰恩牧師在本期的主題文章中指出:「普世」(ecumenical)一詞是從希臘文的"oikoumene"而來,原意是「整個生存或居住的世界」(the entire inhabitedworld)。它的字根和「家」(oikos)相關, 後者更延伸出今日慣用的「生態」(ecology)或「經濟」(economy)等詞。在現代的「普世合一運動」脈絡中,普世意味著「教會合一」、「世界共存」。普世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共享上帝美好的家園。過去半世紀以來,普世合一運動事實上已經獲致不少成果,包括教會間的合一和相互了解,以及在普世人權、和平與公義、宗教對話等面向的進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進展,是成立了許多世界性的機構、組織,以進步的神學思想和行動,帶領基督教的方向。但是這些組織如WCC、WCRC、CCA等等,近來的發展遇到瓶頸,因為全球的基督教文化正面臨劇烈的變化。但是,台灣教會透過這類組織,做了不少國民外交,台灣的外交孤立情況,使得這樣的民間管道更形重要。PCT助理總幹事徐望志教授探討了台灣長老教會在普世事工上的責任,也鼓勵年輕人投入這方面的工作。

普世精神的落實,並不只是在國際關係上。在本地社會中,和其他教派有好的對話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如果只限於機構之間的來往合作,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怎樣才能在地方教會的層次推廣普世精神?衛理公會的龐君華牧師分享近日的經驗:由天主教、衛理公會、長老教會的神職人員以私人身分共同發起泰澤祈禱會,「這是一種「由下而上」自然形成的合一運動,讓各不同信仰傳承的信徒們,透過祈禱會的籌備,由下而上地促進教會間信徒的互動與理解。雖然這過程是緩慢的,但是也唯有這樣的過程,才能真正地將合一的精神紮下更深的根基,讓信徒在主動的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出真實的友誼與團契,更在同工們共同的期待下,產生對改變世界的共同願景。」這是很珍貴的嘗試,實踐方案很值得推薦給眾教會。王貞文牧師的文章也談到普世精神落實在地方教會困難度,以及必要性。

本期的主題文章還有陳琇玟老師介紹PCT聖詩當中的豐富普世精神。另外,PCT青年去年參與WCC釜山大會的心得,以及長期參與普世機構事工的盧悅文誠懇寫下這些年的甘苦,都是不可錯過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