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台灣橄欖球王——柯子彰

2007年4月10日

作者︱林恩朋(台北東門教會會友)

柯子彰先生在台灣最大的成就是栽培、造就了許多優秀的年輕人,使他們通過橄欖球運動的教育,成為有學識、有智慧、有涵養、負責認真、刻苦耐勞、努力奮鬥、知道感恩的人。

在台灣英式橄欖球運動(RUGBY)因為場地、運動人口不足等種種緣故,一直未能充分發展,是一項較為冷門的運動。近年來又因球隊減少而更趨沒落,這並不代表台灣人中沒有橄欖球好手。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有一位台灣青年,以高超的球技當選日本國家橄欖球代表隊的隊長,被日本媒體喻為「亞洲橄欖球界傳奇的人物,橄欖球天才」。

他入選日本國家代表隊迎戰各國強敵,1933至1934接連兩年榮登日本風雲人物榜。1975年日本橄欖球協會慶祝橄欖球傳入日本七十五週年,特別選出七十五年來依照橄欖球十五個位置全日本最傑出十五位選手,他榮獲第十三號位置(右後衛、正鋒)最佳選手,贏得日本橄欖球史上最優秀選手十五人之一的榮譽。

來自典型基督徒家庭

翻開日本橄欖球史或是橄欖球故事,及日本橄欖球戰前黃金時代,不難發現有關他的報導資料,老一輩日本人還清楚的記得球衣十三號的「柯」(日語發音KA), 一直到他逝世前幾年還經常有日本媒體專程來台灣採訪這位運動場上永遠的天王巨星。這位長時間風靡日本的人物,也是台灣橄欖球協會的創會元老,用畢生熱情投入橄欖球運動的推動,直到九十多歲依然壯志不減,他就是被稱為「台灣橄欖球王」的柯子彰先生。

柯子彰先生於西元1910年誕生於台北大橋頭,父親柯保羅先生經商,是台灣初代基督徒,母親廖允女士是大稻埕教會第一代信徒廖齊長老的女兒。大伯父柯維思(柯玖)牧師是馬偕博士1872年3月9日登陸淡水展開宣教事工的第一批學生,柯維思牧師後來成為馬偕博士的二女婿。柯子彰先生在家中二男四女中排行老大,上帝奇妙的恩典使柯先生誕生在典型基督教家庭,是第二代信徒,他一生熱心追求主的道,使他得到上帝特別的祝福與恩賜。

1917年柯先生值國小一年級,舉家隨父親經商遷至中國福州市,進入日本人所創辦的「福州東瀛公學校」就讀,1923年小學畢業他遠赴日本進入京都著名的基督教學校「同志社中學」。日本自二十世紀初期由英國人引進橄欖球運動後,便蓬勃發展,同志社中學的橄欖球運動相當興盛,柯先生入學時日本已舉辦過九屆中學橄欖球賽,其中同志社得到七屆冠軍。身高一七六公分高大壯碩的身材,很快地受到橄欖球球隊的注意,從二年級開始加入球隊,五年的中學中涯,有四年擔任校隊代表學校參加日本全國中學的橄欖球比賽。除了1926年因為大正天皇駕崩臨時取消比賽外,柯先生在陣中的同志社中學連續拿下三年的全國冠軍。柯先生在同志社中學球隊打後衛、正鋒擔任主要攻擊選手,被稱為大學級水準的高中選手。中學五年級加入同志社大學隊,參加關西地區大學對抗賽,當時只有大學生才可以留頭髮,全關西地區大學聯賽中唯一光頭(中學生)選手就是在橄欖球運動場上嶄露頭角、光芒四射的柯先生。

1929年3月中學畢業後,柯先生成為全日本各大學名校爭取的頂尖運動員。「同志社大學」雖全力挽留柯先生留在京都直升母校大學部,但住在關西地區的古都—京都已經五年了,柯先生一心嚮往關東地區,特別是東京都的繁榮與進步,也一直想前往日本最大都市接受各方面嚴厲的挑戰,因而努力用功讀書考入極富盛名的私立貴族學校「早稻田大學」商科。憑藉當時他的名氣立刻被選入早大的橄欖球隊,擔任重要的攻擊選手—右後衛、正鋒(NO.13的位置)。

1930年,大學二年級的柯先生首次當選「全日本代表隊選手」(日本國家橄欖球隊隊員),遠赴加拿大比賽,全隊中年紀第二輕的就是二十歲的柯先生。筆者多次和柯先生交談,每當提到當年赴加拿大比賽的往事,九十歲的老人家眼裡依舊閃著光彩。當年日本國家橄欖球隊遠征加拿大之初,加拿大的日本僑界卻是一片反對之聲,日僑認為橄欖球運動靠的是魁梧的身材和體力,日本人先天就輸了大半,而加拿大為大英國協一員,橄欖球運動行之有年,日本人想贏球無異是天方夜譚。加拿大境內的日本僑民原本受白人輕視,以致他們認為自取其辱的結果將會讓加拿大人更加歧視日人,及有足夠理由找機會欺侮日人。沒想到當年比賽的結果,七場對抗賽苦戰下來日本隊竟得到六勝一和的戰績,重挫加拿大隊的士氣,打出日本人的自信,日本國內一片狂賀驚喜,橄欖球風氣為之大盛。

台灣青年以橄欖球風靡日本

柯先生以一位殖民地的二等國民身份,能在橄欖球運動上受到肯定,靠的是超人一等不凡的球技。大四、大五兩年柯先生被選為早稻田大學的橄欖球隊長,率隊連續兩年力克強敵明治大學而得到全日本大學橄欖球聯賽冠軍。1934年初澳洲大學橄欖球代表隊赴日本比賽,柯先生獲選為日本國家代表隊的隊長,迎戰實力強大的澳洲隊,寫下一勝一負的戰績,並且連續四年入選每年例行舉行的關東、關西對抗賽的關東地區代表隊選手。這一位台灣青年當年風靡日本的程度,可以由以下記錄看出,每當穿著十三號球衣的柯子彰持球時,全場成千上萬觀眾忘情高喊「KA、KA、KA、KA.....」(柯的日本發音),球迷對他的風采如癡如狂,當時日本民風保守,但是這位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來自台灣球技高超的青年,迷倒了不少日本年輕少女,柯先生一出現球場四周都是小姐們驚叫的聲音,不但如此還不停地向他揮手,彷彿柯先生以外的日本本土球員都不是他們的最愛。(每次筆者和柯先生談到這一段甜美回憶,他頓時好像年輕了六、七十歲,雙眸閃耀著無限光芒,迷人的笑容,陶醉在昔日盛況中)日本媒體稱他「天才選手」、「台灣來的奇才」,有球評家更以「柯子彰之前沒有柯子彰,柯子彰之後沒有柯子彰。」之語盛讚他。當時日本新聞媒體每年選出日本各領域最重要的人士,柯先生在1933年及1934年連續上榜兩年,可說是實至名歸。柯先生神乎其技地將避開對方的Tackle(擒抱),可說充分展現了美、力與技巧。二次世界大戰後柯先生致力於袓國台灣的橄欖球培育及發展,台灣的報紙曾以「永遠的天王巨星」為題刊出他對橄欖球發展的貢獻,他是享譽日本與國際球壇的重要人物。

柯子彰先生於1934年自早稻田大學畢業,他在早大共就讀五年,其中兩年早大第二高等學校,三年大學商學正科。他三月畢業四月中旬於東京車站在房東夫婦及橄欖球界好友歡送下出發前往神戶,再由神戶搭船於月底抵達新成立的滿州國大連市,在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任職,負責總務方面的工作。對橄欖球熱忱不減的他,先後以鐵道公司各地支部的同仁為基礎,推廣橄欖球運動,成立南滿、大連、撫順、哈爾濱、吉林、牡丹、瀋陽、錦州等橄欖球隊,在日本控制的滿州國內,掀起熱烈的橄欖球熱潮。

返台創辦台灣橄欖球協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次年,1946年10月20日,三十六歲的柯子彰回到他自幼離開的故鄉台北市,以他在南滿鐵道的工作經驗,向鐵路局求職,鐵路局長陳清文先生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本身也是橄欖球迷,與柯先生相談甚歡,聘任他為專員。

這一年,台灣舉行第一屆全省運動大會,台灣本地的橄欖球愛好者分組台灣大學隊、台北虎隊、新竹隊等三隊參加,柯先生也是台北虎隊的一員,籌備之初,大會本不同意橄欖球的比賽,當時大會委員長王成章將軍說,「中國大陸沒有橄欖球的比賽,那是野蠻而且容易受傷的運動。」所以很難編入參加比賽,柯先生說:「橄欖球發源於英國,屬於紳士玩的球類,正因為橄欖球是一種會激烈碰撞的運動,對於選手的紀律要求也是特別嚴格。」冷靜,不輕易動氣,是優秀橄欖球員的基本條件,柯先生強調,這正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橄欖球運動精神。經過柯先生奔走力爭,以保證不會發生不愉快的動作為條件,考慮編入參加比賽的項目,最後在「比賽表演供省主席陳儀長官欣賞指導」的官樣名義下,才得到允許。同年十一月底,台灣省橄欖球協會成立。

在台灣,柯先生發揮他在滿洲國南滿鐵路工作時,推廣橄欖球運動的精神,利用假日,全國各地往返奔波推廣橄欖球運動,指導大學的橄欖球社團。他做過師大及政工幹校體育系的橄欖球指導老師,期待學生畢業後在學校與軍中向下扎根。長時間擔任裁判長、總幹事,在橄欖球協會總幹事任期內,以他的聲望邀請國外強隊來台灣訪問比賽,提昇國內球隊水準,並且聯合韓國、日本、泰國成立亞洲橄欖球協會,從1969年起每隔兩年舉辦一次亞洲杯錦標賽,將台灣的橄欖球運動推上國際。柯先生在台灣最大的成就是栽培、造就了許多優秀的年輕人,使他們透過橄欖球運動的教育,成為有學識、有智慧、有涵養、負責認真、刻苦耐勞、努力奮鬥、知道感恩的人。

熱心參與教會聚會

柯先生於1937年和畢業於旅順高等女子學校,同時也是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的同事—日本小姐橋本鶴代結婚。橋本小姐是排球好手也專長冰上芭蕾舞,父親在滿洲國擔任隨身通譯(翻譯官),柯先生自幼即接受日式教育,典型的大男人主義,而夫人溫順、和藹、親切、重視禮節,日常生活順從先生相夫教子,光復後隨柯先生回到他的祖國台灣,柯夫人忍受異國生活語言、文化的障礙,五十年之久居住在台灣,協助柯先生建立家庭與事業,默默地付出與耕耘,她是一位受過良好家教的傳統日本婦女。「柯秀鳳」是她的中文名字,她是虔誠基督徒,和柯先生都是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的會友,夫婦熱心教會的聚會,星期日一大早就到教會參加禮拜,週四下午的日語聖書祈禱會很少缺席,他們夫婦平時最喜歡參與教會的聚會。柯夫人不太會說台語,日常都用日語溝通,她的禮貌與親切的態度,常使人感到溫馨,而樂於親近她。結婚五十八年後,柯夫人於1995年安息於她所喜愛的第二個國家—台灣的台北市。


柯先生夫婦育有子女七人,長男文雄、次男忠雄、參男世賢、肆男啟賢、長女秀珠、次女秀瑛、參女秀珍,其中忠雄、世賢也是橄欖球選手。


直到他逝世前,都還經常有日本媒體來台灣採訪柯先生。雖然被視為日本橄欖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老一輩的日本人還清楚記得「柯」,但他年老時卻常嘆息:「我活不對時代!」表達了台灣政府對他及對橄欖球不重視的嚴重抗議,這位享譽日本的臺灣優秀球員在2000年四月中旬因嚴重的肺氣腫住院,當時在談及大半生為台灣橄欖球運動付出的努力和台灣橄欖球的現狀時,一代名將竟語多無奈:「我在台灣提倡橄欖球運動並沒有成功…,這一代年輕人吃不了訓練的苦,政府、企業不支持,橄欖球運動在台灣沒落,橄欖球優良的文化與偉大的精神終究會在這塊我最熱愛的土地上消失,難以挽回。」


柯子彰先生於2001年4月23日凌晨四時於板橋市板英醫院以九十二高齡蒙主恩召,留下勇敢、努力、犧牲、忍耐、服從、堅持到底、奮發向上的橄欖球精神,及堅持的信仰風範。2003年12月25日,日本剛卸任的首相森喜朗先生受邀來台,第一件事情就是率領代表團趕赴柯先生墓前獻花,致詞及慰問家屬,向外界宣告台灣土地上確實曾有位倍受日本人崇敬與愛戴的人物,這應該是台灣人的尊嚴與驕傲。

柯子彰先生小檔案

1910年
誕生於台北大橋頭

1917年
入中國「福州東瀛公學校」就讀

1923年
入「同志社中學」就讀 加入橄欖球隊

1929年
入早稻田大學商科

1930年
當選全日本代表隊選手

1934年
前往滿州國大連市

1937年
與橋本鶴代結婚

1946年
返台 創辦台灣橄欖球協會

1969年
開始將台灣橄欖球運動推上國際

2001年
蒙主恩召

【編按】︰關於台灣橄欖球運動,另可參閱〈台灣橄欖球之父、合唱之父—陳清忠長老〉,收錄於
鄭仰恩主編,《信仰的記憶與傳承—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一)》(新使者叢書5),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