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李高安義長老略傳(下):最重要的是「愛」

2018年9月5日

作者︱王博賢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生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博士(高安義之外孫女婿))

鼎昌大營的孫媳婦

李仲義生於清朝咸豐年間,他賣掉在福建的祖產,渡海到台灣的萬丹地區經商。雖然家人有派他的弟弟李仲清追來要帶他回去,但仲清卻也被仲義說服,與擔任帳房的堂弟李趖留下來共創事業,這三兄弟也就成為鼎之三腳,成為當時鼎昌號(李家的行號)的起源。

鼎昌號以販賣酒糖及開設油車間(iû-tshia-king,榨花生油的工廠)為主,其販售的酒和糖都是自產自銷,在萬丹地區獨佔一方。後來更能運至鳳山縣府城或台南府城販賣,在這樣的製造銷售一條龍下,鼎昌號成為清領台灣時期重要的商號。李家也就逐漸累積財富,開始在萬丹建造不少的房舍,並建自宅於清萬丹兵營的故址。日本領台之初,派軍來接管萬丹及佔用鼎昌號房舍,南部司令部即設於其園邸內三層樓的建築內。當時萬丹人口中所說「大營」就是指鼎昌李家宅邸,今日不少出身屏東萬丹的人都會知道「大營」,也會聽過那棟三層洋房鬧鬼的鄉野傳說。「鼎昌號」或是「大營」幾乎就是萬丹的代名詞。1945年2月20日美軍轟炸機在萬丹街投放數枚500公斤重的大炸彈,就是要殲滅萬丹街大營內的日軍。

然而,如同上集提到嫁到李家的孫媳婦李高安義回到萬丹時,卻不是帶著開心的心情當少奶奶,而是回到在228事件中身故的先夫(李崑模)家中事奉婆婆彭鶴蓮。一段時間後,在親族的作媒下與李昆芳共結連理,當時李昆芳開設牧場,飼養很多乳牛,牛乳品質非常純正。現在萬丹就是台灣的著名酪農區,一甲子前的李昆芳也是有獨到的眼光。然而,就在三女出世後不久,李昆芳不幸罹患肝癌病逝。這時的李高安義扛起家中的經濟,以一己之力創辦了鼎昌幼稚園。

次女李婧慧記得小時候媽媽很忙,所以交代,錢放在一個黑櫃子抽屜裡的錢包。家中需要買東西或他人來收錢時,女兒可以自己去黑抽屜拿,之後告訴李高安義即可。

然而,家中金錢的周轉也不是非常寬裕順暢,有時候女兒也會擔心錢快用完,該如何周轉。一次次女緊張的告訴媽媽,黑抽屜快沒錢了,而李高安義回答「咱欠缺的,上帝會備辦」。次女李婧慧說:

很奇妙,這是媽媽的信心,她依靠上帝,相信上帝會為她備辦她所需要的。

李高安義在她人生末期回顧一生時寫下:

體驗上帝的扶助、安慰、上帝的同在,無力行走的時祂的手扶持我、幫助我,孤單無伴的時祂用聖經、聖詩的話安慰我。……只有感謝,再感謝,上帝愛我,恩典扶持我。

今人或許很難體會這樣的心情,李高安義雖然是嫁入富商之後的家庭成為鼎昌大營的孫媳婦,但她的生命是在燦爛的年華中,先因著228事件遭遇喪夫之痛,甚至無法向他人敘說。搬回丈夫老家後,看似人生要有重新的開始,但是病魔再次奪去先生的性命。接連的痛苦,因著信仰,李高安義並未絕望,她撐起家中的一片天,事奉先進開明的婆婆,自己也在專業上成為一位萬丹重要的教育家。

鼎昌幼稚園

如上集所言,李高安義於1957年創辦私立鼎昌幼稚園於先夫故鄉的萬丹鄉萬後村一號,成為是萬丹第一間幼兒教育機構。然而,幼稚園作為一個私法人需設立董事會,當時的董事會成員清一色皆為女性:有筆者的祖母吳素華執事,她亦為日本的保育學校畢業生,丈夫為萬丹王婦產科醫師王斌雄博士;另外亦有王泰隆醫師(陽明醫院前院長)的母親蘇瑞華女士,她是萬丹信用合作社的社長夫人擔任數屆的董事長;還有同樣是醫生娘的李美雪女士,以及開設西藥房的張主賞藥劑師的夫人。李高安義次女回憶:

在那個時候開董事會就是一群萬丹婦女菁英的聚會,你阿媽[指吳素華]是醫生娘,另外也有其他地方頭人的太太。

李高安義利用李家祖厝的環境,有三合院,還有花草樹木,有芒果、荔枝樹,作為幼稚園的空間。同時李高安義很愛種花,所以四處皆是其種的各式花朵,在她的教育哲學中,希望能讓孩子們在很美、很自然的環境中受培養長大。筆者認為這一定程度受到其保育學校教師的影響。

李高安義的次女就讀小學時,看到小學附設幼稚園有一間醫務室,回家後便詢問媽媽,為何家中經營的幼稚園只有一個高掛在柱上的醫藥箱,而沒有醫務室呢?李高安義當時沒有多想,直接回答女兒:

「在幼稚園中尚重要設備不是那個(hit-le),是上帝的愛。」

至今次女仍深深記著這段對話。在李高安義的教育哲學中,基督宗教信仰的核心「愛」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許多孩子讀過鼎昌幼稚園的家長,或是鼎昌幼稚園的畢業生也都能說出當時所受李高安義照顧的故事。

萬丹教會黃安琪姐年幼時即就讀鼎昌幼稚園,在她的記憶中年幼時父母忙於工作,安義長老作為幼稚園的園長與老師,就主動照顧這些父母忙於工作的孩子,把所有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潘春美姐也有類似的經驗,她從他鄉搬來到萬丹,租屋在幼稚園旁,她戲稱自己是繳一個孩子的錢,卻是三個到幼稚園讀書。

萬丹教會的基石

萬丹教會的開始—1899年二月搬至李仲義長老的油車店聚會,隔年因為信主的人數日增,李仲義長老遂奉獻了一筆土地建築了一間竹厝作為福音堂,萬丹教會自此正式擁有自己的禮拜堂。

而李高安義搬至萬丹後即在萬丹教會聚會,並開始在那同擔教會的事工,擔任長執逾三十年。除了擔任長執外,也長年擔任主日學教師,負擔教學工作。然而,對萬丹教會而言最難忘記的是李高安義也是教會固定的司琴。

萬丹教會在李高安義逝世後,於教會舉行「萬丹教會”信仰腳蹤 口述歷史”(一)追思 李高安義長老」活動,透過教會中與李高安義有所互動的兄弟姊妹的口述,留下歷史紀錄。在當中蔡滿長老回想當時:

安義姐常常擔任司琴,無論是主日禮拜、祈禱會還是聖歌隊……從來沒有人聽過她在埋怨。

而方山珍執事回憶到李高安義的教導:

她總是強調禱告,求上帝讓我們知道好壞,去行好,不行壞。

而年輕一輩的萬丹教會人對安義長老的印象,多跟她的氣質與教導有關。許多與會的兄姐都提到李高安義出眾的氣質,吳節執事對她的印象就是輕聲細語,氣質不同。而潘聰慧姐更直接的說李高安義流露出的溫柔婉約,在相處上與其它長輩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萬丹教會的禮拜堂硬體建築幾經更迭,現有禮拜堂於1984年十月完工。然而,當時教會主堂雖然落成,但後續覺得需要有教育大樓,以能有更多事工推行的空間,卻苦無經費。潘俊傑長老回憶到:

高安義長老經營30年鼎昌幼稚園,在她79年退休後,無條件交給教會,當時萬丹主堂建築雖然已經完成,後覺得須要教育大樓,幼稚園的經營所得就歸給教會,溢注教會不少資金。

教會經營5年後隨著大環境的改變以及教會事工的調整,鼎昌幼稚園走入歷史,但是鼎昌幼稚園對於萬丹教會、萬丹鄉的影響至今仍處處可見。

晚年在台北的信仰生活

如同上集所提,李高安義在65歲退休,結束在萬丹42年的生活。其後便搬來台北與女兒們在同一個城市,並開始在濟南教會禮拜將近三十年。除了積極參加松年團契與教會研讀聖經的課程,縱使到了晚年步履不穩需用柺杖,仍然在看護的攙扶以及女兒、女婿的接送下前來教會,勤守主日。

在濟南教會的信徒眼中,李高安義與在萬丹教會服事時相同,言辭不多,關心教會需要協助的弱勢者。在追思禮拜中,濟南教會林良信長老提到他與李高安義的故事,或許就是很好的註腳。

他與李高安義有所接觸是因為濟南教會「成人主日學」的事工,李高安義非常關心教會的「成人主日學」,在當中也多次提供協助。然而,林良信多次想要辭卸服事,但卻又開不了口,此時李高安義邀請林良信去家中「喝茶」。在林良信撰寫的故人略歷文中他提到這段故事成為他服事上的轉捩點:

她(指高安義)的家樸素乾淨一如其人。她不提「成人主日學」的事,她冷靜地告訴我,她走過的艱難與掙扎,……[她提到]天父透過聖經安慰她,激勵她,告訴她苦難人生的意義。聖經的教導帶她走出黑暗,看到光明。……[她認為]基督徒勤讀聖經,瞭解聖經,實踐聖經的道理,可以領受到很大的祝福。

除了在教會外,李高安義在家庭生活中亦以信仰作為最核心的價值,在筆者有記憶以來,總是聽到安義長老的提醒:「要常常禱告!」每次分別時,她的祝福總是:「上帝祝福你啊~」安義長老到晚年每日起床仍是跪著禱告30分鐘,聖經不離身邊,無法到教會禮拜時,家人所帶回的教會週報成為她閱讀的重點,也借當中公禱的事項瞭解教會,也為當中的事項禱告。

悄然離世

今年(2018年)三月五日,李高安義長老在睡夢中安然地結束九十四年的旅世生涯,返回天家。李高安義在晚年已親筆寫好「自述」的略歷,也隨著時日不斷的修改。在這份親筆所寫的自述的結尾,她以七次頌讚「哈利路亞」作為她人生的結尾,呈現出安義的信仰風範。

同時她也曾在生前清楚的交代她別世後的每一個環節該如何處理,小自可以邀請誰來參加,大至要麻煩哪一位牧長主持,她都一一交代。而在告別禮拜中所使用的相片也是如此,那張相片是1989年在鼎昌幼稚園所拍攝的,相片中的花都是她親手種植的,她在花海中流露出典雅高貴的笑容,那正是李高安義長老在上帝的疼愛裡面,充滿感謝的讚美,她的一生皆歸榮光給上帝!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