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做工的耶穌,做工的基督徒

聖經為何是一篇篇故事,而不是寫得像憲法一樣,一條條規則,我們都照著做就好?

2017年8月7日

記錄者︱編輯室整理

2017年6月26日新使者和台南大專合辦「做工的耶穌,做工的基督徒」演講會,邀請到暢銷書《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演講,由劉玉雯主持。當天有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直播,《臺灣教會公報》也立刻做了報導。

林立青是一位工程師,擔任建築工地主任已有十年經驗。工作之餘他寫下工地觀察到的人生百態,這些故事打動很多人的心。樸實的文字、冷靜中帶著悲憫的書寫態度,風格清新獨特。原來這是一位基督徒。

這場演講中,他分享自己的信仰歷程,聊聊寫作經驗,鼓勵更多基督徒青年觀察社會並投入寫作。

以下是本次演講的簡單摘錄:

基督徒該讀《做工的人》

劉玉雯:

我讀完《做工的人》,覺得書腰應該這樣宣傳:「每個基督徒都該讀這本書」。我在教會中感到講台離真正的生活越來越遠,站講台的人信息常常傾向成功神學,整個教會中產階級同溫層很厚。閱讀這本書,才會有機會突破同溫層,看見艱苦人。耶穌在聖經中一直與弱勢者站在一起,教導我們愛鄰舍,做工的人正是我們的鄰舍。林立青這位基督徒,把鄰舍的生活帶到我們面前。

以禱告的心寫作

林立青:

我是在召會受洗的基督徒,一直到現在都留在召會。兄姊來叩門傳福音, 國中二年級起參加教會活動,在那裡過得很快樂,也順理成章受洗。覺得教會和外面的世界很不一樣,不像學校那樣壓制人,多了包容力。我是叛逆的孩子,在教會裡卻得到接納。

寫這本書的時候,不斷體會呼求主名、認罪悔改、為人代禱的力量。當你無能為力、完全無助的時候,呼求主名禱告,一定可以得到力量。多次我靜下來禱告,就可以把一個議題寫好。另外,弟兄們通常都很難認錯,我也一樣,但我會向主耶穌認罪,在單獨禱告時向神認罪,神摸你一把時,就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我常一邊開車一邊禱告,為我遇到的人和事禱告,就這樣禱告出這本書。寫到某些篇章時,常常覺得我寫不完,結不了尾,最後都是禱告、交託神之後才完成。姊妹說我的文章有基督教的精神,我的編輯也說我在偷渡基督教思想。其實並不是偷渡,是自然流露,因為我是在禱告中寫作的。

我為何寫出這本書?和自己的生活有關。我在市場長大,父母是市場的攤商。我看到在許多在市場勤奮工作求生的人,那些沒有辦法合法工作的外配,很自然同情際遇不好的人。耶穌不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而是全然接納。

聖經為何是一篇篇故事,而不是寫得像憲法一樣,一條條規則,我們都照著做就好?我喜歡福音書,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活生生的人,在遇到其他人時怎樣回應、怎樣做出行動,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回味體會,在不同的脈絡中會看到不同的意義。耶穌最重要的教訓只有兩條:「你要盡心盡力盡性愛主神,愛別人如同自己。」到底該怎樣才是「盡心、盡力、盡性」,看法很多種,我讀書讀不好,不知道跟怎樣遵循,所以我緊緊抓住第二條,那是我看得懂的,照著去做,至少還有一半的分數可以拿。

回到我寫的這本書,看了這麼多悲慘的生命,那些和我的價值觀相差很大的言論,我會想「耶穌怎麼做」?可是我沒有能力變出五餅二魚、醫病趕鬼。我能做的,只是把這些故事寫出來。最初是臉書文,只是為了紀錄下來以免忘記,以便為這些事情禱告。從來沒想過這樣的書寫可以變成一本書。

出版社的編輯鼓勵我,書寫我所見到的邊緣人生活方式,為他們發聲。感謝主,藉由這樣的方式,那些我無能為力改變的、在代禱中紀念的人們,得到更多的關注,而我想宣揚的價值觀,也透過故事傳開。

各位不妨也觀察自己的生活周邊,把你的代禱對象的故事寫下來。我覺得自己的教會見證文字太少。聖經福音書就是當時跟隨耶穌的人的紀錄,那些書信更是活生生呈現當時基督徒的想法、生活方式。我們其實可以做更多觀察,更多紀錄,寫下我們為這個時代的禱告內容。像《新使者》這樣的雜誌,很可以讓大家可以發表。